国长史,献上心得之作《七曜术》。
汉灵帝下诏,委派太史部官员校验该术。
刘洪因是珠算明者,被后世尊为“算圣”
。
曹嵩之子曹操二十岁,经人举荐孝廉,入京都为郎,不久即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镜头闪回,叙述曹操来历。
字幕:曹操,字孟德,字阿瞒。
年少时便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能力。
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故此时人鄙之。
唯有梁国桥玄及南阳何颙见之,谓其不凡。
桥玄对曹操道:今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
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何颙亦曾对曹操道:汉室将亡,安下者,必此人也!
另有南阳许劭,素以知人着称,也对曹操:君者,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曹操闻而不怒,反而大喜。
曹操自早年之时,就表现出爱好武艺之才能,且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
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亲笔注释《孙子兵法》,后名为《魏武注孙子》,为其一生军事生涯张本。
闪回结束,曹操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就此走马上任。
因洛阳北部皆是皇亲贵戚聚居之所,向来以难治着名。
曹操到职,先申明禁令、严肃法纪,并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扬言凡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宦官蹇硕叔父违禁夜行,被吏役擒执上报。
曹操毫不留情,命将其用五色棒活活打死。
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曹操因疵罪不少当朝权贵,但碍于其父曹嵩关系,只得明升暗降,将曹操调任顿丘令。
在任四年,因堂妹夫濦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曹操受到牵连,免去官职。
其后因在洛阳无事可做,便回到家乡谯县闲居。
字幕:熹平四年,西域于阗国王安国进攻拘弥国,大败之,杀拘弥王。
汉灵帝诏命戊巳校尉、西域长史兵,击退于阗国军,辅立拘弥侍子定兴为拘弥王。
是年三月,议郎蔡邕上疏:今朝廷所颁三互法规定,凡婚姻亲家及二州士人之间,不得交互为官。
因避此法,幽州及冀州二地刺史久缺不补。
臣以为此法妨碍朝廷选拔贤才,有害无益,请求废除,伏乞圣允。
奏疏即上,朝廷不许。
字幕:蔡邕,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人。
一为河南尉氏县、或杞县人者。
蔡邕六世祖蔡勋,喜黄老之术,汉平帝时曾任郿县令;父亲蔡棱,死后谥称贞定公。
蔡邕少年时即博学多闻,师从太傅胡广。
除喜欢文学、数术、文,还擅长音乐。
中常侍徐璜、左悺曾劝桓帝公车征之,蔡邕称病不往。
蔡邕对长辈非常孝顺,母亲曾经卧病三年,由不论盛夏严冬,都衣不解带,七十日夜不曾安枕。
母亲去世后,就在墓旁盖房以守,举动行止都遵守礼制。
蔡邕居丧期间,时有一只兔子在其住宅旁驯顺跳跃;又有木生连理,远近都觉奇怪,前来观看者极多。
更与叔父、叔伯兄弟同居,三代没有分家,乡里都称赞其品行端好。
蔡邕不赴朝廷之征,便在家品玩古董,不与时人来往。
因受东方朔《客难》及扬雄、班固、崔骃设疑自通辞赋写作手法启,又汲取百家之言,肯正纠偏,创作《释诲》,警惕自勉。
建宁三年,蔡邕被司徒桥玄征召为掾属。
后出任河平县长,又召拜为郎中,在东观校书,升任议郎。
因当初朝廷为避免州郡诸官相互勾结结伙营私,乃颁三互法,禁忌严密。
由是下十三州,有十一州士人不能担任幽、冀两州官职。
蔡邕由此上疏,灵帝不纳。
汉灵帝喜爱辞赋,亲作《皇羲篇》,多人因会作文才得任用。
侍中祭酒乐松、贾护为此引来很多趋炎附势人,都在鸿都门学任职,喜讲地方风俗、乡里事,皆得提拔。
由此数十个市井民,谎称己是宣陵孝子,都被授予郎症太子舍人官职。
当时常有雷霆疾风,伤树拔木,地震、冰雹、蝗虫交互为害。
鲜卑族又连年侵犯边境,下百姓皆为劳役赋税所苦。
熹平四年夏,长江以北举国大旱,多郡颗粒不收。
灵帝下诏,令郡国受灾者免收一半田租;其受害十分之四以上者,免收全部田租。
是年秋,熹平石经开始篆刻。
汉朝博士传经,各依家法师法,章句互有异同,再加以年深月久,辗转传抄,文字多讹,引起各家在文字上歧异争吵。
蔡邕、杨赐等人上书,奏求正经文字。
灵帝允许,遂将儒家经典刻于石上,作为正统。
画外音:熹平石经亦称汉石经,由蔡邕等人参校各家诸体文字经书,用朱笔以隶书体,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