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南匈奴句龙吾斯王复出,立车纽为单于,联合乌桓、羌、戎等族数万人,再次攻略汉地。
叛军气焰嚣张,军威强盛,不久便攻破京兆虎牙营,杀上郡都尉等人。
随之一路往东,相继攻略并、凉、幽、冀四州。
顺帝闻报,以为南匈奴势盛,不能力敌,诏命迁徙西河等郡郡治,以避其锋。
诏命下达,西河郡治由平定徙至离石,上郡郡治由肤施徙至夏阳,朔方郡治由临戎徙至五原。
冬十一月辛巳,诏遣匈奴中郎将张耽出塞,率幽州、乌桓诸郡营兵马,进攻南匈奴。
张耽奉旨,率兵而出,命令三军倍道而进,趁敌不备,以出边塞。
双方战于马邑,汉军大胜,斩三千级,俘获大批人口及兵器,牛羊无数。
车纽等人投降,吾斯退走,率其部下与乌桓联合,继续抄掠它处。
南匈奴既破,汉顺帝复拜马贤为征西将军,率十万大军屯驻汉阳,镇压且冻及傅难种羌。
大将军梁商进谏,认为马贤年纪已老,不如改命太中大夫宋汉出征,顺帝不从。
马贤遂到军中,停驻不前,欲坚守拒敌,以逸待劳。
武都郡太守马融闻羌人将至,遣使向马贤求救,马贤仍不肯出兵。
马融由是上书朝廷,请求罢免马贤,改派他将,朝廷不纳其言。
时有安定郡朝那县人皇甫规,乃度辽将军皇甫棱之孙、扶风都尉皇甫旗之子,与张奂、段颎合称“凉州三明”
。
因见马贤战法有误,料其必败,便以布衣身份上书朝廷,详剿贼方略,朝廷又不采纳。
是年末,且冻羌大举而进,攻下武都。
太守马融战之不利,只得弃城而走,再次上书弹劾马贤。
羌军于是北烧陇关,强夺牧师苑战马,并围攻安定。
朝廷闻报大惊,急命马贤出战。
六年正月丙子,马贤被圣旨催责,只得率骑兵六千寻敌交战,进至射姑山。
护羌校尉胡畴为先锋,引二千精骑在前,与羌人遇于旷野,两军激战。
羌人佯作不敌引退,胡畴恃勇而进,追入山口,进入羌族埋伏,身陷重围。
马贤引军来救,亦入围中,左右冲突不出。
由是战至黄昏,汉军大败,死伤过半。
马贤仰见色昏黑,对身侧二子叹道:朝廷听信儒生之言,非欲逼我出战,今果然落入敌手。
我一生威名,至今一旦丧尽,有何面目再回见子百官!
毕,便欲拔剑自杀。
二子大惊,急忙阻止不迭。
正在此时,只见一骑飞至,马上将伸出长矛,架开宝剑,叫道:将军何必行此拙见!
马贤回,见是护羌校尉胡畴。
乃长叹一声,还剑入鞘;复探身由马鞍下皮囊中掏出一只锦匣,乃是鬼谷秘籍及伏龙令牌,交到胡畴手郑
胡畴问道:此系何物?
马贤:今东南敌围薄弱,公可率我余众从此杀出,回至汉阳大营,代领大军,上书朝廷。
此物务必交给匈奴中郎将张耽,内中含义,其一见便知。
胡畴:若非末将贪功冒进,将军何至落入重围?还是将军引众杀出,末将甘愿断后!
马贤:我是三军主帅,丧师当斩,岂如战死?
胡畴:末将愿与将军俱死,誓不独生。
马贤:徒死无益,且如数千大汉将士何!
羌贼见我断后,必不敢穷迫,你能从容引众而出,且使鬼谷秘籍得传,便是大功。
若使别将断后,此数千汉军将士,皆死无噍类矣!
胡畴闻言,不敢再争,泪如雨下。
于是双手接过锦匣,纳入皮囊之中,复又飞身上马,引领余众向东南杀出。
借助沉沉暮色,果然透围而去。
画外音:胡畴突出重围,其后见到张耽,将马贤所遗锦匣赠之。
张耽见到伏龙令牌及掌门谱系,知道其中含义,自此便为鬼谷派第十六代掌门。
马贤见胡畴率众驰远,放下心来。
遂撕下战袍,自裹伤处,然后大喝一声,与二子引领三百护卫家丁,迎面杀入羌人重围。
左冲右突,拖延时间,以掩护胡畴远遁。
定更时分,父子三人力竭,最终战死。
三百勇士亦都没于乱军之中,并无一人投降。
此战之后,陇西数郡皆陷。
东羌及西羌汇合,军锋直抵关中三辅,将安定郡重重围困,一面焚烧两汉历代皇帝陵墓,一面屠杀劫掠吏民。
安定围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
郡守召集群僚,商议御敌之计,恨无良策。
郡丞忽道:今有名士皇甫规,正在城郑其出身将门,必懂兵略,君侯何不用以却敌?
郡守:若非先生提醒,吾几乎忘却此公。
赍重礼,与我请来!
郡丞应诺而去,只一顿热茶功夫,便引一员儒将入衙,登堂入室。
字幕:皇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