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刘歙为元氏王,大将军刘嘉为汉中王,刘信为汝阴王。
被封诸王:臣等领旨谢恩!
传旨官:奉子旨意,敕封定国上公王匡为比阳王,成国上公王凤为宜城王,大司马朱鲔为胶东王,卫尉大将军张卬为淮阳王,廷尉大将军王常为邓王,执金吾大将军廖湛为穰王,九卿将军申屠建为平氏王,尚书胡殷为随王,柱大将军李通为西平王,五威中郎将李轶为舞阴王,水衡大将军成丹为襄邑王,大司空陈牧为阴平王,骠骑大将军宋佻为颍阴王,车骑大将军尹尊为郾王。
群臣诸将闻此,皆都欢喜万状,伏阙受封,山呼万岁。
大司马朱鲔固辞道:臣不是刘氏宗室,不敢违犯王制。
更始帝:诸王皆受,卿又何必固执如此?
朱鲔:臣闻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臣功微德薄,不敢与诸王并粒
刘玄无奈,于是改任朱鲔为左大司马,刘赐为前大司马,使与李轶、李通、王常等将镇抚关东。
命李松为丞相,赵萌为右大司马,共同主持朝中内政。
字幕:右大司马赵萌,宛城人。
更始帝刘玄早在苑城之时,便纳赵萌之女赵氏为夫人,很是宠爱,此时故将政事委托岳丈处理,使其能与诸位勋臣并粒
画外音:定都长安以后,更始帝以为莽新已灭,下无事,便即将朝政尽托于李、赵二人,自己深处内宫不出,耽于享乐。
群臣有事上奏,更始帝常因醉酒不能接见,就命侍中坐在帷帐内,冒充自己答话。
诸将听出声音不对,出宫后皆都抱怨:今大事成败还不可知,陛下何放纵至此!
宠姬韩夫人嗜饮,每侍奉更始帝饮酒,见到常侍奏事,便即怒,起身捶破书案。
韩夫人:皇上正在欢饮,贱奴何敢偏拣此时奏事?
由是常侍喏喏而退,便不敢再替群臣转奏。
国丈赵萌专权,作威作福,郎吏凡有直言赵萌放纵者,更始帝便拔剑相击。
赵萌仇恨侍中,命廷尉杀之,更始帝出面相救,赵萌竟不肯从。
由是李轶、朱鲔专制于山东,王匡、张卬暴虐于三辅,朝廷所封官爵,都是商贩厨师之流,皆穿奇装异服,甚至穿着女子装饰,在路上相互嬉笑怒骂。
京城便有歌谣传唱讽刺: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镜头转换,时有豫章人军帅将军李淑,上书讽谏。
其书略云:
今贼寇初灭,王化未施,百官皆宜慎使职责。
三公上应宿,九卿下法河海,皆代巡守者。
陛下底定帝业,虽由下江、平林盛势,乃临时而,下既定,不可再用。
亟宜改革制度,广揽下英杰,按才授爵,以匡救国。
今公卿无一不被官军霸占,尚书出身庸伍;亭长贼捕重用,以为辅佐治国大任。
须知名器,圣人至重,今加于庸人,望其能裨益于万分,兴王化致理义,则谓缘木求鱼,入山采珠。
海内见之,窥度汉室江山必矣。
臣非因嫉憎,实为陛下惋惜。
坏良材,损锦绣,实应慎虑者。
望弃荒谬,以兴文王用人之德。
更始帝览奏大怒,令将李淑逮捕入狱。
自此关中离心,四方怨叛。
诸将若是带兵出征,则各置亲信担任州牧郡守,使其征税供应军需。
以至下州郡交错,县官不知所从。
丞相刘赐进谏:新莽虽亡,下未附;陛下宜招徕四方,使下豪杰皆服王化。
更始帝:准奏。
即派使节到各郡国,宣布诸郡国投降汉室者,可复其封爵官位。
圣旨既下,命右大司马派使出京。
而赵萌所遣钦使,皆是贩夫走卒之辈,又多为李松、赵萌等人亲戚心腹,胸无点墨者。
钦使离京,韩鸿出场。
字幕:韩鸿,宛城人,右大司马李萌亲信,被派为上谷钦使。
韩鸿率团到达上谷,太守耿况亲出迎接,为表达归附汉室诚意,主动缴纳太守印信。
韩鸿洋洋接受,但过一夜之后,并无还之意。
上谷郡功曹寇恂与耿况交厚,又脾气暴燥,遂率兵拜访韩鸿,请求还太守印信。
韩鸿:我乃皇帝使臣,即便不给,你欲威胁我乎?
寇恂:下官怎敢!
只替使思虑不周而感惋惜也。
韩鸿:有何惋惜?
寇恂:今下初定,阁下代表皇帝驾临,各郡国无不伸颈洗耳,恭听音。
今阁下才到上谷,便自毁信誉,则以何再对别国号施令?
韩鸿闻此,闭目不答。
寇恂大声呵斥韩鸿左右随从:你等何不便以使名义,召唤太守前来?
韩鸿随从见主公不置可否,又见寇恂手按剑柄,须皆乍,只得手持使印信出府,去召太守。
不到一刻,耿况跟随使随从来到,与韩鸿见礼。
寇恂二话不,自韩鸿随从手里复夺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