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干太子之事。
元帝信以为然,这才息怒。
当年蓝田生地震,山为之崩,霸水壅塞。
安陵堤岸亦被崩塌,泾水壅塞,向西逆流。
建昭五年丁亥,春三月,元帝颁诏大赦下,诏改次年为竟宁元年。
竟宁元年正月,呼韩邪单于第三次入汉觐见,提出愿为汉婿,复通和亲之好。
元帝准其要求,乃传令内苑,遍选内宫侍嫔,认作宗室之女,以公主礼节远嫁西域。
时有宫女王嫱,字昭君,南郡秭归人,姿容丰美,仪态大方;幼时被选入宫,数年不得临幸。
得知朝廷欲选宫女,前与匈奴单于和亲,便即慷慨应召,上书子,自请远嫁匈奴。
汉元帝览奏大喜,当即临殿召见,赐为公主,命嫁呼韩邪单于。
由是昭君出塞,抵达匈奴汗庭,被称为宁胡阏氏。
昭君通情识理,深得呼韩邪单于钟爱,与其共同生活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
成帝建始二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依匈奴风俗,昭君再嫁呼韩邪单于与大阏氏子复株累单于。
二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
至汉成帝鸿嘉元年,复株累单于去世。
昭君出塞后,匈奴与汉朝长期和睦相处,汉匈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有所展,边境安宁,百姓免遭战争之苦。
复株累若鞮单于去世次年,已是汉成帝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
王昭君在西域塞外生活已长达十四年之久,时年三十五岁。
但生丽质绝色,面容犹如青春少女一般。
暮春三月,清明前后,正是草长莺飞时节。
这一日闲来无事,宁胡阏氏王昭君正在野外帐中调节琵琶琴弦,谱制新曲,以寄怀思。
新声未熟,忽听马蹄得得,渐行渐近。
王昭君放下琵琶,出帐看时,见有三骑自西而来,至面前停住。
细观来者面容,见居中一位年长道姑,左右各是一名道,皆都花容月貌,眉目如画。
那三个道姑见到王昭君,齐感讶异,惊若人。
年长道姑对另外二人道:两位徒儿,你等来看!
未料在这漠北不毛之地,竟有如此美妇。
二道:师傅的是,果然美貌非凡,倒似我门中人。
年长道姑闻此,心中一动,于是下马上前,冲王昭君打个揖,问讯道:行人远来,口中干渴,欲向施主讨碗水喝,请恕冒昧则个。
王昭君闻听来者所乃是汉语,胸怀大畅,如见亲人,急迎入帐中,唤侍女点三碗奶茶,又将炒米、奶酥奉上,殷勤备至。
三道谢了,席地而坐,喝茶吃酥,意态从容。
王嫱见其吃喝已毕,合掌问道:敢问仙师法号,哪座高山出家,何来至此?
年长道姑合什回礼:贫道许负,号为骊山老母,今年二百另三岁矣,驻陛骊山斗母宫。
因西王母每二百岁在昆仑山召开一次瑶池之会,贫道幸逢其会,刚自西昆仑归来,欲回关郑闻夫人口气乡音,则莫也是关中人么?
王嫱闻她提起“关直二字,如中锤击,呆坐不动,怔怔地流下泪来,悲不能抑。
骊山老母待其悲痛稍止,轻笑问道:他乡得遇故知,乃人生大喜,夫人不必悲苦如此。
如贫道所料不差,夫人可是十五年前和亲公主,昭君夫人王嫱否?
王嫱颔答道:仙长所料不差。
陡闻乡音,悲喜交集,以至失态,仙长休要见笑。
骊山老母笑道:夫人纯情至性,贫道岂敢笑之。
去岁贫道西去,闻单于已故,则夫人如今孤身一人,再无牵挂。
你我于此相见,便是莫大缘分。
敢问夫人,可愿东归?
王嫱:此实我梦中所想!
怎奈身负朝廷和亲重任,未有圣旨,怎敢擅归?
骊山老母:只要是夫人心中所想,那便就好,只怕你割舍一子二女不下。
昭君知道此言必有深意,又坚信道家法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于是福至心灵,再拜叩:只要能够再返故国,此身尚且不惜,世间万般情爱,无有不能割舍者。
骊山老母:如此便好,如此便好。
乃命左侧女徒:骊姬儿,便将王母所赐百灵丹,赠与夫人一粒。
骊姬闻命,有些不舍。
老母微嗔,斜视一眼。
骊姬不敢不给,遂自肋下囊中取出一只锦盒,打开盒盖,就里面拿出一粒赤红色丹丸,有杏仁般大,递予昭君掌中,口中咕哝。
骊姬:此非凡间之物,仅有五粒。
但师命难违,给你这般一个绝色美人,也就罢啦。
王昭君珍重接过,纳入怀中,笑道:多谢妹惠赐。
我韶华已逝,日将夕矣,还甚么绝色美人?似两位妹妹这般,才是正当妙龄,人间绝色。
此话毕,左右二女皆都笑不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