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充国全身二十多处受伤,流血盈斗。
李广利上奏子,汉武帝征召赵充国到行在,亲自接见并探视其伤情,感叹称赞,授官为中郎,升任车骑将军长史。
汉昭帝时,武都郡氐族人反叛。
赵充国带兵平定叛乱,升任中郎将,再任水衡都尉。
后带兵攻打匈奴,俘获西祁王,因功升任后将军,兼任水衡都尉。
元平元年,赵充国与大将军霍光一起拥立刘询为帝,被封营平侯。
本始年间,赵充国任蒲类将军,带领三万余骑,联合乌孙征讨匈奴。
乌孙军马先至,见汉军未到,便又引军而去。
赵充国于是孤军出塞一千八百里,西去候山,杀死匈奴数百人,俘虏牲畜七千多头以归。
匈奴为报此仇,大十余万骑入侵汉境,到达时符奚庐山,准备入塞抢掠。
汉宣帝闻报,复派赵充国统领四万骑兵,驻守边境九郡,以御敌寇。
匈奴单于闻是赵充国为帅守边,乃不敢战,领兵退去。
当时盘踞陇西羌人诸部,常与匈奴联合,侵袭汉朝西境。
汉宣帝遂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为使,带兵出巡羌人各部,宣示大汉威,慰抚招降。
先零羌酋长答应降顺汉朝,但请求率部迁到湟水北岸,寻找汉民不耕荒地放养牲畜。
义渠安国先行口头应允,其后遣使入京,上报汉宣帝。
自此之后,羌人凭借义渠安国口头承诺,肆意渡过湟水,侵入内地,汉朝郡县长官无法阻挡。
元康三年,先零羌与诸羌酋长会盟,相约交换人质,订立盟誓,联手对付汉朝。
汉宣帝闻报大为紧张,因知赵充国扬威西域多年,遂宣入内宫,向其征询应对良策。
赵充国:羌人向被我大汉控制,是因其各部常相攻击,不能统一之故。
今羌人订立盟誓,同心抗汉,臣疑必是匈奴离间之谋。
陛下宜趁其事未,先做准备。
汉宣帝:卿言甚善。
据西域都护奏报,羌侯狼何果曾遣使到匈奴借兵,准备攻打鄯善、敦煌,以断绝我与西域各国来往通道。
赵充国:狼何乃月氏部落,势必不能独攻鄯善。
臣疑匈奴使者已到羌部,诸羌受其蛊惑,这才解除仇怨,订立盟约,联手反我也。
待秋季马肥,变乱必生。
汉宣帝:既是如此,我将奈何?
赵充国:若依臣策,陛下宜派使巡视边防,预作准备,使各羌部休结盟约。
汉宣帝:卿言甚是,朕来日设朝,便可议于丞相、御史两府。
两府众臣奉旨廷议,奏请子:当再遣义渠安国出使诸羌,了解动向,以定对策。
汉宣帝:准奏施校
义渠安国既奉诏命,遂辞帝离京,满怀杀气,率众西校
旬日之后,义渠安国抵达先零羌。
先零羌当时虽受匈奴蛊惑,将要反叛汉朝,但因准备未足,不敢公然得罪,于是大开城门,迎入汉使及其部众,以礼相待。
义渠安国假意安抚,命召集先零羌部落头领三十多人,齐听大汉子恩旨。
诸部头领丝毫不疑,皆至汉营听旨。
义渠安国见冉齐,当即宣布先零羌大逆之罪,下令全部斩。
一声令下,先零羌三十多颗领头颅落地,血染黄沙。
义渠安国杀得兴起,随继调集全部兵马,在城中四处劫掠,镇压先零羌民,屠杀一千多人。
羌族各部闻此,连同归义羌侯杨玉都很震恐。
于是皆都离开所居之地,一面大肆劫掠其他族部落,一面侵扰汉朝边塞,攻打城邑,杀死长吏。
义渠安国及其三千骑兵被羌人所击,久战不利。
于是领兵徒令居城内,立刻遣使还京,向子报告,请调援军平叛。
信使纵马东还,飞报长安。
宣帝览奏大怒,便命御史大夫:当廷相问,谁可为将,往征丁零?
话音未落,七旬老将赵充国迈步出班:往征西域,老臣正是不二人选,何必再问?
汉宣帝:依将军测之,以目前羌人势力,带多少兵马去征可胜?
赵充国:兵者危事,很难凭空设想。
老臣须到金城,再计划攻讨方略,陛下勿忧。
汉宣帝:此乃谨慎用兵之道,便准爱卿所请。
赵充国谢恩拜印,辞帝出京,到至金城。
金城守将闻钦差大帅来至,齐来参见。
诸将:我等参见主帅。
因不曾得信,未能远迎,望乞恕罪。
赵充国:休闲话,先议军情。
我请问诸位将军,此处可集多少人马?
诸将:若假以时日,可集万人,仓促之间,只可集结一万骑兵。
赵充国:可有战船?
诸将:有大船三十,舟百余。
赵充国:如此虽不充裕,欲渡黄河进兵足矣。
诸将:连人带马,欲渡黄河,若被羌人截击,奈何?(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