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信之,乃上奏太后:礼者,人以尊重祖先,敬奉祖宗事业而定也。
先昭帝无嗣,应择庶支子孙贤德者为嗣。
有武帝曾孙名病已,遗诏令由掖庭照管,今已十八岁矣。
幼曾从师,学习《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而爱人,可奉承祖宗大业,统驭下臣民。
臣光等上奏,不胜惶恐之至,伏惟圣裁。
上官太后览奏,想起戾太子冤死之惨,当即准奏。
遂派宗正刘德到曾孙尚冠里住处,赐御府衣冠;复命太仆用軨猎车奉迎曾孙,到宗正府斋戒行礼。
七月庚申日,刘病已进入未央宫,朝见皇太后,先封为阳武侯。
随即群臣奉上玺绶,拥立刘病已即皇帝大位,谒高庙,改翌年为本始元年,是为汉宣帝。
九月,大赦下。
十一月壬子日,立许平君为皇后,并赐吏民金钱。
上官太后由此归政于宣帝,自己由未央宫搬至长乐宫。
大将军霍光叩请还政于君,宣帝谦让再三,仍委霍光以大任。
宣帝元年五月,凤凰聚集于胶东郡、千乘郡,大赦下。
六月,汉宣帝为曾祖母卫子夫、祖父刘据、祖母史良娣、父亲刘进、母亲王翁须议谥号,设置墓地园邑。
又褒赏大臣,叙拥立之功。
诏命:太仆杜延年有定国安宗之功,功比朱虚侯刘章;大将军霍光功过太尉绛侯周勃;车骑将军张安世、丞相杨敞,功比丞相陈平;前将军韩增、御史大夫蔡谊,功比颖阴侯灌婴;后将军赵充国、大司农田延年、少府史乐成等,功比典客刘揭,皆都封侯益土。
本始二年春,宣帝以水衡钱修建平陵,迁移百姓到此起建住宅,数年后便成通邑重镇。
六月,为汉武帝立庙;同年秋,兵助乌孙军队,出击匈奴。
此后数年之内,渤海郡附近郡国每年都闹饥荒,盗贼并起,郡守不能制。
汉宣帝诏命选拔力能治理渤海郡者,丞相、御史皆都推荐,故昌邑国郎中令龚遂可受任用。
汉宣帝准奏,升任龚遂为渤海太守,亲自召见。
因见其已有七十多岁,个子矮,老态龙钟,因而大失所望,便有心考问其能,使其知难而退。
宣帝:渤海郡动荡不定,三公荐卿可治。
卿以何策,以平息盗贼,为朕分忧?
龚遂:海滨未蒙圣上教化,百姓为饥寒困扰,官吏不恤。
故百姓被迫起事,譬如幼儿盗窃兵器,戏弄池畔,并非有意为乱。
若依陛下之意,欲使臣以武力制之,或以德安抚?
宣帝:朕闻卿德,故选入朝,本欲以德抚之。
龚遂:臣闻治理叛乱,犹如清理乱麻,若非以快刀斩之,则不能急;需抽丝剥茧,其后可成。
陛下若使臣为郡守,则望丞相、御史不可依定法限制,使臣能见机行事。
宣帝准奏,并赐黄金,派以专车。
龚遂辞别子,遂到渤海上任。
郡中官吏听太守到来,派兵迎接。
龚遂将迎接之人全都打回去,移文至各属县,命尽黜追捕盗贼官吏;又下达安民檄文,凡持锄镰等农具者,都是善良百姓,官吏不得过问,而手执兵器者则是盗贼,必须拿问到官。
聚众为盗者见到郡守檄命,马上解散,放弃兵器弓箭,转持锄镰。
龚遂于是打开粮仓,将粮食分给贫民,选拔起用有德行官吏,安抚管理百姓。
镜头转换,复汉宫。
本始三年正月癸亥日,皇后许平君去世。
五月,校尉常惠率领乌孙军队,大胜匈奴。
本始四年正月,宣帝下诏减少宫廷馔膳、屠工及乐工,使其归家务农;诏命官员都要上报捐助谷物数额,输入长安仓,以助朝廷赈贷贫民。
宣帝对霍光表面信任,但内心十分忌惮,与之同车,若有芒刺在背。
群臣趋赴霍光,联名奏请纳大将军幼女霍成君为妃,并册封为皇后。
霍光欲观子态度,避而不言。
汉宣帝亦知自己得立为帝,全仗大将军霍光,此时若立其女为后,理所应当。
但每思及与原配妻子许平君患难与共,心下难忍,便将群臣奏疏留置不,许久不复。
许平君时为婕妤,闻群臣之奏,于是委曲求全,反而相劝夫君,请听从众官之议。
宣帝闻言不语,相执妻之手,无语凝噎。
镜头闪回。
许平君之父许广汉,初为昌邑王刘髆侍从官,因无意间拿错皇子马鞍,被定为盗窃,接受宫刑,进宫为宦者丞。
后又被霍光贬至掖庭,命为暴室啬夫,看管犯人。
许广汉妻找人算命,卜者其女许平君有贵人之相,遂不许女儿轻嫁,杜绝媒人。
掖庭令张贺听此事,便请许广汉喝酒,与皇曾孙刘病已求亲。
许广汉趁着酒意,当即答应。
张贺遂请人做媒,聘以重金,然后撮合成婚。
刘病已依靠岳父许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