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忠节之名,因此升任太仆、右曹、给事郑燕仓亦有报之功,被封为宜城侯。
霍光持刑罚严,杜延年辅之以宽。
汉昭帝既平政变,乃沿用武帝末期严刑峻法,重视吏治,调查民间疾苦冤案、官吏失职等事宜,并先后四次察举贤良,任命杨敞为相,隽不疑为京兆尹,明经治狱。
霍光权倾朝野,威震海内,家族势力熏。
子霍禹、侄孙霍云任中郎将,统率宫卫郎官;霍云弟霍山任奉车都尉侍中;两个女婿分别担任东宫、西宫卫尉,掌管皇宫警卫;从兄弟及诸多亲戚,也都担任朝廷重要职位。
至此,霍光已经成为汉朝实际上最高统治者。
只因上官父子被诛,上官皇后虽然未被废黜,但昭帝对其渐渐冷落。
霍光为使外甥女上官皇后复得专宠,便不许后宫妃嫔进御;并命宫女皆穿穷绔,以防昭帝跟宫女偶生暧昧。
但直到刘弗陵因病去世,上官皇后也未能生育子嗣。
当时乌桓逐渐强大,匈奴也趁汉子年幼,数犯边境。
始元二年,左谷蠡王在卫律等支持下继位,称壶衍鞮单于,释放苏武归汉,但不久又兵两万骑掠夺汉塞。
昭帝派兵出击,活捉瓯脱王,从此匈奴不敢再入侵张掖郡。
元凤三年冬,匈奴壶衍鞮单于怨恨乌桓附汉,遣骑兵两万袭之;乌桓猝不及防,伤亡惨重。
昭帝即遣度辽将军范明友,率军北出辽东迎击,匈奴撤兵而还。
范明友遵从霍光事先筹划,兵不空出,即尾随匈奴之后,乘势北击乌桓。
因驱兵直奔乌桓,一举击杀乌桓三名领,并部众六千余人,得胜还师。
元凤六年,乌桓兵犯幽州,范明友率军出击,再次击退乌桓。
昭帝随后调整北方防务,缩减玄菟郡疆界、设立金城郡,并招募郡国民众,修筑防御工事。
镜头转换,按下东北,复西南。
汉武帝驾崩后,西南部分地区开始不服汉朝统治,多次生反叛。
始元元年夏,益州二十四邑夷民反汉。
汉昭帝遣水衡都尉吕破胡为将,率军迅将其平息,就此划分河内归属冀州、河东归属并州。
始元四年,西南姑缯、叶愉等夷民部落再次起兵反汉,昭帝复命吕破胡率军征讨。
由于吕破胡此次未能迅进抵益州,致使益州太守被杀,死伤四千余人。
为彻底平定反叛,汉廷又命将军王平、田广明率部征讨,并调句町侯毋波亲兵武装配合。
至始元五年秋,汉军捕斩夷民三万余人,虏获牲畜五万余头,益州郡遂平。
钩町侯毋波斩捕虏有功,晋封为句町王,封邑句町国,享受国县并置特殊待遇。
元平元年四月,汉昭帝忽然卧病。
乃征召下名医,杜延年主管方药。
十七癸未日,刘弗陵病重不治,驾崩于长安未央宫,年仅二十一岁,在位十三年。
六月初七壬申日,葬于平陵,谥号为孝昭皇帝。
汉昭帝当初被刘武帝立为太子原因之一,便是因其人极聪明,而且体格健壮。
值此正当青壮之际驾崩,正史之中却又语焉不详,由是引后世史家诸多猜测。
镜头闪回,便野史记载汉昭帝刘弗陵死状。
元平元年四月,昭帝便秘,久蹲御厕静排,侍从静侯门外,鸦雀无声。
忽听昭帝一声闷叫,又闻倒地之声。
众人失色,急呼不应,斗胆破门,见得昭帝倒扑于地上。
急报太医,已抢救不及。
其后太医禀于皇太后,子死因乃是久蹲不起,乍立则使血涌上脑,急血攻心,七经顿错,八脉骤乱而死。
此听似有理,但生在二十一岁年轻人身上,实在难以令人心服。
太后自然不信,诏命再查死因。
众太医经过现场勘查,会诊之后大奇。
众太医会诊结果:子之崩,非因久蹲御厕,急血攻心所致。
实为因其数日未便,一便之下奇臭难闻,则急嗅回吸,窒息而亡!
言外之意,子是因吸入臭气,竟被自己所排粪便熏死!
虽然得出慈结论,但碍于龙威之尊,又为求自保,便另觅托辞,以禀太后,但实难自圆其。
太后闻皇帝竟是被自己大便熏死,愈加不信,遂终不了了之。
历史真相:汉昭帝死因,其实与大将军霍光脱不开干系。
众太医是以不敢轻言,以免惹祸上身。
霍光权势熏,强行干涉子后宫秘事,汉昭帝以至耽于男宠,由此而亡。
闪回结束。
汉昭帝既崩,因无子嗣,霍光便迎昌邑王刘贺入宫即位,时年五岁。
刘贺父亲刘髆,乃是汉武帝刘彻第五子,汉四年被封为昌邑王。
后元二年正月,刘髆去世,谥号哀,史称昌邑哀王。
刘贺嗣父王位,行为不正。
时有龚遂字少卿,山阳郡南平阳县人,因通晓经术,官至昌邑国郎中令,侍奉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