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执法太严,赏轻罚重,又不肯授权于带兵将军。
臣故知朝中虽有廉颇、李牧,陛下亦不能用也。
文帝不悦:卿为此危言,非是哗众取宠,亦是空穴来风。
冯唐拜奏:昔有云中郡守魏尚,屡拒匈奴入侵,可谓能将。
只因有虚报战功过,便被陛下削爵为民,可有此事?常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
帝若如此,谁肯为将?
文帝闻此,转怒为喜,遂纳冯唐之谏,恢复魏尚原职,并任冯唐为车骑都尉。
景帝即立,委任冯唐为楚相,但因楚王谋叛,旋即便将冯唐免职。
至武帝即位,诏举贤良。
朝臣举荐冯唐之才,下令征召入朝,方知冯唐时年已经九十余岁,耳聋眼花,已不能为官矣。
闪回结束,复李广后事。
画外音:李广虽然终生未能封侯,但其后代亦在汉朝世代为将,战功赫赫,名垂青史。
其孙李陵拜为骑都尉,率领丹阳楚军五千,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
汉二年秋,2师将军李广利率三万精骑出击匈奴,与右贤王战于祁连山下,使李陵率其五千部众出居延北千里,欲分匈奴兵力,毋令专走2师。
李陵至期还师,被匈奴骑兵八万围击。
汉军兵矢既尽,死者过半,亦杀伤匈奴万余。
李陵且战且退,连斗八日,至居延百余里时,匈奴遮狭绝道。
汉军落入绝境,军粮食尽,而救兵不到。
匈奴派人招降,李陵为保部众,只得伪降,以待时机再反。
其兵尽没,亡散归汉者仅余四百余人。
单于既得李陵归降,因素闻其家声,慕其先祖功业,乃以女许配李陵,使其显贵。
汉武帝闻报李陵降胡,勃然大怒,不问内中实情,便命将李陵母妻及诸子灭族。
太史公司马迁为其情,亦遭腐刑。
自此之后,李氏名败。
直至唐朝皇帝李渊之时,复追认李广、李敢为先祖。
按下李广家族兴衰,复名相陈平子孙。
陈平辅佐高祖刘邦,六出奇计,有大功于国,且与周勃平灭诸吕之叛,获封曲逆侯,汉文帝前元二年去世,谥号曰献。
其子陈买袭爵,但只一年便即去世,谥号曰共。
陈买之子陈悝袭爵,于汉景帝前元三年去世,在位二十一年,谥号曰简。
陈悝之子陈何,于汉景帝前元四年袭爵,在位二十三年。
武帝元光五年,陈何仗势抢夺人妻,由此被有司官员弹劾,诏命罢爵,封国亦被废除。
陈何心中不平,乃将曾祖所遗《鬼谷子秘籍》及伏龙令牌寻出,前往淮南,来见淮南王刘安,劝其以此令牌造反。
刘安:此乃何物,便有如许威力?
陈何:若论此牌,来历非常。
当年留侯张良与高祖定下盟约,铸造此牌为据。
无论何人,只要持有此牌,便可号令宗室,争夺帝位。
当年我先祖陈平,便以此牌号令绛侯周勃等人,平灭诸吕之叛,安定刘氏社稷,大王岂不闻乎?
刘安:确有听闻,但不知其详,原来如此。
于是大喜,乃自命为第八代鬼谷派掌门,暗中筹备谋反夺位之事。
画外音:陈何却不知道,曾祖陈平临死之前,早将鬼谷秘籍及伏龙令牌传于御史大夫晁错,并命其为第八代鬼谷掌门。
此家中所藏秘籍令牌,乃是副本赝品。
镜头闪回,叙述刘安来历。
刘安乃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
汉文帝八年,封刘安为阜陵侯,十六年封为淮南王。
便在刘安封王之际,淮南封地有邾县庶民闻某,居住大别山余脉山脚下。
其家在河畔掘地之时,忽然挖出一块石碑,上刻秦隶“孔子使子路问津处”
八字。
闻某不敢私藏,便将此碑献给淮南王。
刘安得碑大喜,乃下令在簇建立碑亭,立碑于亭内,并在山脚修建孔庙。
后人便将此山易名为孔子山,将河流改名问津河,以此纪念。
刘安在此修建孔庙后,以为文脉所在,乃召集大批文人学士,在此讲学、着书立。
时有伏生、申公、欧阳生等着名大儒,经常往来其间,聚徒布道。
吴楚七国举兵反叛之时,吴王曾派使者,到淮南联络,刘安意欲兵响应。
淮南国相欲止其反,乃自动请命:大王非要兵,响应吴王,臣愿为统军之将。
淮南王大喜,付其军权。
淮南国相得到兵符将印,反而指挥军队据城防守,抗拒吴楚叛军,就此不听刘安命令。
其后汉景帝派出曲城侯蛊捷,率军援救淮南。
七国叛乱被平,淮南国未曾参与,因此反而得以保全。
刘安见朝廷势力雄厚,武帝手下名将云集,知道事不可为,就此养光韬晦,转好文学,以掩己志。
刘安酷好读书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