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项梁:好。
便以五大夫级军官十名,分别率领五千兵马。
你诸将热,随沛公去夺丰邑,一切听其委派,不得违拗。
诸将:喏!
刘邦见项梁如此慷慨,感激至甚,再拜称谢,乃领援兵而回。
因拼力进攻丰邑,日夜攻打,次日终陷该城,获得全胜。
雍齿见不是头,只得弃了众军,自己仗着马快,单骑投奔魏国。
刘邦重得丰邑,大喜不禁,乃大牛酒,犒赏三军。
又具重礼,付五千楚军还薛,托十名五大夫领军,替自己再三向项梁致意。
项梁得其兵回,乃派侄儿项羽攻打襄城。
因其城坚,又城上防备精良,一时攻打不下。
项羽奋其神勇,持戟冲至城下,又弃戟持剑,奋力先登。
时近未时,终将襄城攻陷,即将守城军民全部活埋,然后回报叔父。
项梁闻侄儿屠城,心中不喜,怒责道:昔日白起杀降,自身恶死;李信嗜杀,终难封侯。
只因二世不悯下苍生,乃至诸侯皆反。
汝如此好杀,我项家宁无后乎!
项羽口中诺诺连声,心内其实不服。
此时项梁听陈胜确实已死,便以盟主自待,檄命各部反秦将领,皆到薛城议事。
檄文到至丰邑,刘邦念其前番派兵相助,欣然前往参加。
时有居巢人范增,年已七十,好出奇计。
因恶秦政残暴,一向住在家中,不肯出仕。
此时闻项梁召会诸路军马,离家至薛,来项梁。
范增:陈胜之败,理所应当。
此后亡秦重任,当在将军之身也。
项梁:先生何以言此?
范境:秦亡六国之时,楚国最无罪过,是属无辜受伐,下不服。
且自怀王至秦不返,楚国人怀念至今。
因此楚南公曾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今陈胜事反秦,不立楚王后裔而自立,其势故不能久。
将军起于江东,楚地蜂拥而起,争相归附者,正因将军世代是为楚将,故能拥立楚王后代之故也!
项梁深以为然,乃命从民间寻找楚怀王之后,立其为主。
数日之后,有人自田野间寻到怀王之孙芈心,当时正在为人放羊,引见项梁。
夏六月,项梁即与诸路义军领商议,共立芈心为主,仍称故号楚怀王。
项梁身为诸路义军盟主,自号武信君,又拜陈婴任上柱国,赐封五县,随怀王芈心建都盱眙。
怀王即位,诸路义军皆来参贺。
张良随同刘邦应召来会,与项梁故友相见,欢若平生。
楚怀王即位典礼已毕,张良先与沛公商议:我欲趁此怀王即位,楚国恢复之际,劝项梁更封六国之后,未知沛公以为如何?
刘邦:好倒是好。
但先生欲就此舍弃刘邦,自立基业乎?
张良:非也。
我家世代皆为韩国故臣,向以复国灭秦为志。
倘若复韩,便与主公联手,再创沛国大业,不亦可乎?
刘邦:既是如此,我怎好阻止先生复国大业?只望其事早成,你我复得相见!
张良应诺,于是前来私见项梁,下以辞道:将军已拥立楚王后代,楚人皆感念将军大恩,以为重生父母,感激涕零。
若复立六国之后,则下谁不唯将军马是瞻?
项梁:此言甚善。
若依贤弟之意,谁可为韩国之王?
张良:今韩国诸公子中,横阳君韩成最贤。
将军可立其为韩王,以增树楚国党羽。
若将军肯从,则在下当为将军设谋,使韩国世代为楚之翼护,誓不相负。
项梁击节称善,便派张良前往三晋之地,找到韩成,立为韩王。
张良自任韩国司徒,随韩王成率千余故国人马,向西攻取韩国故地,夺得数城。
秦少府章邯闻报,急遣大军来伐。
韩军寡不敌众,所得城池随即又被秦军夺回。
张良保护韩王成逃走,率余部在颍川一带游动。
镜头转换,按下中原大乱,六国复起,再漠北匈奴。
秦二世元年,当秦始皇驾崩,公子扶苏及大将军蒙恬冤死之际,冒顿即位单于,就任匈奴部落联盟盟主之位。
冒顿本姓挛鞮氏,乃头曼单于长子。
头曼晚年喜得少子,便欲废黜太子冒顿,而立少子为嗣。
于是便使冒顿远离部落,去做月氏部落人质。
冒顿无奈,只得洒泪启校
其后未久,头曼却兵急攻月氏,欲借月氏人之手,来杀冒顿。
未料冒顿甚为聪智,闻父王兵,便用计盗马逃归。
头曼由此赞赏冒顿壮勇,命其统率一万骑兵,重用为大将。
冒顿恼恨其父欲借月氏之刀杀己,更恨幼弟夺己太子之位,便借手握重兵之机,图谋造反自立。
于是就命工匠,制造一种响箭,谓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