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间往来交通,也使秦国用兵更加灵活,可由蜀地出击荆楚。
在中国隧道建筑史上,褒斜道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沿用时间最长,功莫大焉。
栈道修成之后,秦国便不断恫吓楚国,扬言将由蜀地顺江而下,不消几日,就可踏平楚国。
平原君赵胜自交换魏齐级还赵,深以为耻,遂以重金招徕下谋士,皆都聚集赵国,讨论合纵盟约,以图再联六国抗秦。
秦昭王闻之深以为忧,遂与范睢商议对策。
范睢:大王勿忧,臣可使其合纵之盟,瞬间土崩瓦解。
秦王:何以为计?
范睢:秦王对于下策士,平日并无怨仇,故其为平原君谋划攻打秦国者,不过是为借此升官财而已。
王若掷以肉骨,则必相争,不及谋秦矣。
秦王:此言何意?
范睢:大王请观宫中众犬,睡有睡姿,立有立态,行有行貌,止有止相,彼此无争。
然大五若弃骨于地,则众犬必哄然上前,呲牙咧嘴,凶残以夺。
何哉?因生争抢之念也。
秦王恍然大悟,笑道:任先生自为!
范睢遂派心腹门客唐雎为使,予以五千金,以车载之,并美女乐伎,往赵国武安。
唐雎受命,因载黄金美女来到武安,在城中招摇过市,并于饮驿中大张宴席,悬榜于门。
其榜文略云:赵人凡不参与谋伐秦国者,可为座上之宾,并赐黄金。
于是身在赵国之士,凡与平原君共谋攻秦者,不得其门而入。
而凡入内饮宴,并领赐黄金游士,就此皆都亲秦。
未过十余日,唐雎散尽五千金,空车而还。
范睢问明此番宴客赏金情状,大喜赞道:先生散士,奇功不。
然谋伐秦者众,散之未完,尚须再往。
先生此去,可不分是否谋秦,皆予赐金。
五千金散罢,即算功!
于是使人复于国库中再出五千金,装载车上。
并就怀中掏出一块玄铁令牌,交付唐雎手中,秘密嘱道:卿再宴客之时,可将此物高悬大堂正壁,必有奇效。
唐雎接牌在手,见只有掌心大,正面镌以“文能安邦”
,背面刻以“武能定国”
;两面上方又各有相同四字:鬼谷之令。
唐雎惊道:鬼谷老祖令牌!
范睢嘘道:悄言!
唐雎会意,郑重纳入怀中,复载黄金美女,东出函谷关,来至武安,依如前面所为。
但此番不分是否合纵谋秦,凡为纵横谋士,皆都列座厅中,使美女奏乐,并赠黄金。
因有前番享客赠金在先,众士皆都引为奇谈。
有自列国远路赶来,未逢其会者,亦正自懊恼不迭。
此番唐雎再至,愈加轰动,几乎下游之士皆知,来者过半。
唐雎每日宴客百人,计两月而罢,共计接待列国谋士五千人,每让金一斤。
此时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已经年迈,平原君、信陵君及春申君闻此,皆都惊叹。
画外音:其实宴乐分金,倒是事。
尤其每日宴会,众士举头便能看见正壁之上,高悬鬼谷令牌,这才是宴客分金真正用意所在。
当时凡是下游之士,用兵奇才,哪个不识鬼谷令牌?于是下皆知,秦国背后实有鬼谷门撑腰。
便有不识此牌者,则为抢夺黄金,也已大起内讧,互分门派而斗。
因此唐雎还归咸阳之时,江湖上已是一片腥风血雨。
下之士,此后忙于帮派拼杀,抢夺黄金,再也无暇合纵图秦。
范睢散金间士之计,可谓高绝。
周赧王四十九年,楚顷襄王三十三年,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是为公元前266年。
秦太子质于魏国,不幸病卒。
秦王以此为由,举兵伐魏,夺取刑丘。
楚国趁火打劫,乘机约齐攻魏,兵至魏郊。
魏王无奈,只得饮鸩止渴,反遣使向秦国求救。
秦昭王兵救魏,楚、齐闻讯便即退兵。
其实此是楚、齐对秦国进行试探,观其是否决意灭魏。
则见秦国出兵,便当即撤退,不敢对秦军正面对抗。
截至此时,秦国一统下已是板上钉钉之事。
是年荀子由齐国周游入秦,与秦昭王、范雎相见,纵论治理下学问。
荀子建议秦昭王重用儒士,实行王道。
秦国正忙于兼并战争,故对荀子议论赞而不纳。
荀子叹道:秦国已是鬼谷门下!
于是荀子悻悻然离开秦国,到至赵国,继续宣传其王道乐土学。
而此时赵国,正以鬼谷门弟子李牧为将,计议北征匈奴,亦是大战在即,烽烟突起。
李牧拜印挂帅,乃精选战车一千三百乘,良马一万三千匹,勇士五万,弓手十万;然后严格编队,进行多兵种联合作战演习训练。
一切准备就绪,李牧率师北出,设计埋伏山林,然后驱使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