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身死国灭。
臣为大王之计,宜反灵王所为,方令人心悦服,下归楚。
大王果欲反灵王所为,莫如复陈、蔡之祀。
始不敢言,因王垂问,又不敢不答。
楚平王称善,遂纳朝吴之谏,使人访求陈、蔡之后,得陈世子偃师之子妫吴,蔡世子姬友之子姬庐。
乃命太史择吉,使二人归国奉宗祀,复其封国。
封妫吴为陈侯,是为陈惠公;姬庐为蔡侯,是为蔡平公。
二侯大喜过望,再三称谢不置。
楚平王大喜,宣布诏命:朝吴、蔡洧二卿,便随蔡平公归蔡;夏啮跟随陈惠公,还归陈国。
楚军中陈、蔡之众,亦命各从其主归国,厚加犒劳。
前番灵王灭二国之时,所掠重器货宝,悉给还之;所迁荆山六国,悉令还归故土,秋毫无犯。
陈、蔡两国君臣,见平王如此处置,无不欢声若雷,如枯木再荣,朽骨复活,无不感戴。
蔡平公归于上蔡,为附楚国,便将都城迁于古吕邑,此后称为新蔡。
楚平王自此展开北进步伐,于恢复陈、蔡二国当年平灭房国,并迁其贵族于房渚。
许灵公由城父回迁至叶,求为楚国附庸。
越明年,楚平王为防止吴国进攻,在临湘一带设立防卫基地,安置茹人以居。
越人游湖,持桨而咏《越人歌》,以怀念楚令尹子皙,并呼为鄂君。
当子皙为令尹时,曾于越地举行舟游盛会,当时百官缙绅,冠盖如云,故越人怜而念之。
周景王十七年,吴王夷昧身患重病。
临死之前,重申父兄之命,要季札接替王位。
季札再度辞让,并逃到边邑延陵,躲藏起来。
夷昧无奈,只得传位于子僚,是为吴国第二十三位君主。
吴王僚继位之后,便派从弟公子光率兵伐打楚国。
公子光战败,且丢失先王座船。
因惧怕获罪,便偷袭楚军,夺回王船后才敢回军。
楚平王击败吴军,以为己功越父兄,于是开始骄奢淫逸,耽于享乐。
平王长子名建,字子木,生母乃是蔡国郧阳封人之女。
熊建时年已长,平王立为世子,使伍举之子连尹伍奢为太师,大夫费无极为少师,并兼东宫司马。
费无极亦作费无忌,吴郡人,早在平王做公子时便为家臣,善于阿谀。
平王宠之,因而任其为少师。
太子建鄙视费无极为人,敬重伍奢,费无极由此对太子及伍奢衔恨至深。
镜头转换,按下楚都,复晋宫。
晋昭公新立,欲恢复悼公霸业,使人征聘于齐国。
齐景公欲观晋昭公为人气度,乃亲自应征如晋,使国相晏婴随同。
晋昭公以礼相待,设宴享之,以大夫荀虒相礼,齐国则是晏婴作为傧相。
酒酣耳热之余,晋侯提议投壶赌酒,齐景公应之。
晋侯先投,举矢在手,荀虒进辞: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
晋侯投矢中壶,晋臣皆称千岁。
齐侯举矢,亦效其辞祝: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与君代兴。
脱手投去,亦中其壶,与晋矢相并。
齐侯大笑,晏婴亦呼:千岁!
荀虒自恃是伯主傧相,由此语含讥讽,对齐景公道:君侯今日辱贶敝邑,以我寡君世主夏盟之故也。
君曰“代兴”
,是何意也?
齐侯听出语中味道,愠怒不语。
晏婴代为答道:盟无常主,惟有德者居焉。
昔齐失霸业,晋方代之,若晋有德,谁敢不服?如其无德,吴楚亦将迭进,岂惟敝国哉!
叔向笑道:晋已伯诸侯矣,安用壶矢之祝辞以证哉?此乃荀伯之失也!
晏婴暗赞叔向,荀虒嘿然不语。
当日席散,叔向进言昭公:自祁宫建成,臣观诸侯将有离心。
齐侯图霸之心,已见于其君臣话语之间。
今若不以威胁之,我晋国必失霸业。
晋侯深以为然,乃大阅国中甲兵,计有四千乘,甲士三十万人。
于是便盟约,先遣使节如周,请王臣出席;又遍请诸候,约以秋七月会于平邱,以彰显国力。
诸侯奉檄,本欲不去;及闻有王臣出席,看在周子面上,只得答应赴会。
至会盟之期,晋昭公便留韩起守国,率诸世卿大夫,集荀虒、魏舒、叔向、羊舌鲋、籍谈、梁丙、张骼、智跞等辈,尽起四千乘车驾,二十万众,望濮阳进,连络三十余营。
军至平邱,王臣卿士刘挚已到,率齐、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邾十二路诸侯,出城以迎晋侯。
诸侯见晋师如此之盛,以为文、悼复生,皆有惧色。
晋昭公入城,率诸侯登台,直入盟主正座,宣布盟会开始。
正卿叔向捧盘盂以进,对诸侯道:此前弭兵,与楚通好。
楚虔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