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接住。
当时地既分,又欲渐渐复合。
盘古见其欲再合拢,大喝一声,扔掉巨斧,放下华胥妹妹,以双手举,双脚踏地,自己站在地当中,随其变化,见风而长。
如此上日高一丈,大地日厚三尺,盘古身躯也每增长一丈。
如此又过一万八千年,升极高,地增极厚,盘古身子也便极长,约有九万里之巨。
盘古独立地之间,又一万八千年。
其时地构造逐渐成形,各依其位,不再变动。
盘古精疲力竭,轰然倒下,就此沉沉睡去。
华胥跪在哥哥身边,不停推搡呼唤,然而哥哥不再醒转。
又过一万八千年,盘古呼吸之气变成风云,左眼为日,右眼为月,手足身躯化作大地四极、五方名山。
血液化作江河,筋脉变成道路,肌肉是为田土,头变成满繁星,汗毛变作花草树木;齿骨指甲,也都化作金属、石头、宝玉;身上津液,化为清露甘霖。
又亿万年过后,有熊国国君少典从山丘经过,偶然遇到盘古眼泪,掬而饮之。
少典回去后,其妃受孕生子,就是轩辕黄帝。
自此之后,便即开创炎黄时代,延续华夏民族。
书童:这样好,这样好。
徐整:好什么?
书童:如此以来,则无论江河淮渎之域,下九州之境,便都是盘古后裔、华胥子孙,再无华夷之防,南北之别啦。
曹丕可以称帝,刘备可以为尊,咱们吴王自然也可为子。
徐整:好子!
你很聪明,我也正是这个意思。
书童:然而在我老家河南豫州泌阳县,其传却与家主爷所述有所不同。
徐整:哦,你家乡也有盘古开传?
书童:是啊是啊,我家乡有座盘古山,自有独家传,与众不同。
本地相传,地混沌未开,盘古兄妹以打柴维持生活。
后来塌地陷,大雨猛下七七四十九,盘古兄妹藏在石狮肚里躲过劫难。
水灾过后,盘古用柴斧劈开地,兄妹俩从此生儿育女,便有人类。
徐整:胡袄,不值一驳。
书童:此自古相传,何谓胡袄?
徐整:我来问你,彼时既然地混沌未开,则何来树林柴禾,以供盘古兄妹樵采?
书童:哎哟!
徐整:我再来问你,彼时既无人类,必更无工匠,则何来石狮子?
书童:是啊!
徐整:何况狮子,本来并非中土之物。
既然地未开,又何来降暴雨?又日月未形,又怎计算七七四十九日?愚民向来钻头不顾尾,可笑如此!
书童:若非家主爷洞若观火,人尚且不悟。
但既推本溯源,则须给盘古落实根脚,明其原籍故乡,以正视听。
若其不在我故乡泌阳盘古山,却在何处?
徐整:信然有之。
盘古原籍,却在南粤之地。
书童:爷爷!
倒比我武昌、建业,还要往南数千里也!
徐整:不错!
我就是要让曹魏及蜀汉知道,华夏初祖盘古,正是极南方人,与北方中原毫不相干!
书童:以何为证?
徐整:我吴国南海番禺,有盘古氏墓,横亘三百余里;桂林复有盘古国,皆以盘古为姓。
南海是秦始皇所置三郡之一,遗有盘古王山、盘古峒,又有盘古王神坛,并流传《盘古王伏龙降狮》等神话传。
盘古之乡,于斯定矣。
书童:哈哈,盘古为创世大神定矣。
鬼子母、烛九阴、巨灵神等,皆都灰飞烟灭!
徐整:且慢!
盘古之名,却从何来?
书童:人不知。
徐整:你既不知,且听我来。
烛光闪烁,徐整开始叙述盘瓠故事。
三皇五帝,轮转相传。
时至帝喾执政,下太平,黎民安居乐业。
忽一日,帝后偶得怪病,耳朵剧痛。
巫医想尽办法,总是不愈。
帝喾于是张贴皇榜,重金悬赏,访求下神医,为帝后诊治耳痛。
时有一个奇冉至京中,上前揭榜,声称可以手到病除。
奇人被禁军引入宫中,拿出一套神奇器具,从皇后耳中掏出一条金色虫儿,三寸长短,如同秋蚕。
蚕虫得出,帝后怪病自愈。
皇后甚是惊奇,就用瓠篱盛其蚕虫,然后用石盘盖住。
十数日后,皇后启盘视之,那蚕虫竟然变化成狗,全身锦绣花纹,毫光四射。
皇后命人报于帝喾,帝喾亦觉惊奇不已。
因此狗是从盘子与瓠篱之中变化而出,就为其取名为盘瓠,使皇后养在宫郑
其后不久,诸侯房君作乱,官兵多次征讨不胜。
帝喾昭告下:如有能灭叛军,并斩房侯头颅者,就将己女嫁之。
朝中大臣见房侯兵强马壮,不敢领旨请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