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声还在指挥中心回荡,星耀已经站起身来。
他没有多看那条跃迁波动的情报一眼,而是转向通讯面板,按下加密频道。
“通知各使团,按原计划出。”
副官愣了一下:“现在?边境刚出现异常……”
“正因为如此。”
星耀声音平稳,“敌人想让我们停下脚步,我们偏要走得更远。
使者不能等风平浪静才出,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让外星种族看到我们的决心。”
命令迅传达下去。
三支使团早已准备多时,分别前往银河边缘的三个主要外星文明——天穹族、影鳞族和光语者。
每支队伍都由经验丰富的外交官带队,配备最新研的防护装置和实时通讯系统,确保能在突情况下迅撤离或求援。
烈风走进指挥室时,正听见最后一条调度指令出。
“你真信他们能谈成?”
他站在星耀身旁,盯着星图上那几艘缓缓驶离主航道的飞船。
“不是我相信不相信的问题。”
星耀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是我们必须迈出这一步。
科技共享只是开始,真正的力量,在于谁能连接更多的文明。”
烈风没再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他知道星耀从不做无把握的事。
这次派遣,不只是试探,更是布局。
第一支使团抵达天穹族母星时,遭遇了预料之中的冷遇。
飞船刚进入大气层,就被一道能量屏障拦住。
地面传来生硬的语音警告,内容无法直接解析,但语气明显带有敌意。
使团席代表林远没有慌乱,立即启动预设程序,将一枚水晶信物投放出去。
那是星耀亲自选定的和平象征——一块融合了人类与多个联盟种族基因印记的合成晶体,内部镌刻着银河共治的理念宣言。
片刻沉默后,屏障打开了一道缝隙。
天穹族的外形高大,四肢修长,面部覆盖着类似矿化皮肤的纹路。
他们用低频震动进行交流,起初对使者的动作充满戒备。
林远按照训练流程,取出便携投影仪,播放了一段影像:不同种族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学习,工人共同修复空间站,士兵并肩巡逻星域边界。
画面持续了十分钟。
期间,一名天穹族长老走近投影,伸手触碰虚空中一个孩子的笑脸。
他的肢体微微颤动,像是被什么触动。
当晚,对方同意开启初步对话。
交流并不顺利。
语言障碍比预想中更严重,即便启用了智能翻译,许多概念仍无法准确传达。
“法律”
“平等”
“联盟”
这些词在对方词汇库里没有对应表达。
有一次,翻译系统将“合作”
误译为“依附”
,导致现场气氛骤然紧张。
林远果断关闭设备,改用手势和图画沟通。
他在平板上画出两艘飞船并行飞行的轨迹,又画出它们共同对抗敌舰的画面。
接着指向自己,再指向对方代表,最后双手交叠。
对方沉默良久,终于点头。
三天后,天穹族提出愿意派遣观察员前往联盟核心区域,了解人类社会的实际运作模式。
这是突破性的进展。
与此同时,前往影鳞族的第二支使团也完成了次接触。
影鳞族生活在气态巨行星的悬浮平台上,环境极端,对外来者极度排斥。
使团飞船刚靠近平台,就被数架小型飞行器包围,武器系统锁定。
关键时刻,随行科学家打开了声波共鸣装置。
这是一种基于伊莎贝拉团队研究开的技术,能模拟影鳞族特有的次声频率。
当第一个音节响起时,对方的飞行编队出现了短暂迟疑。
随后,使者们播放了提前录制的回应信号——一段由ai分析其语言结构后生成的问候语。
平台中央的主塔终于降下一道光桥。
交流过程中,双方现彼此在能源利用上有惊人差异。
影鳞族掌握一种名为“涡核提取”
的技术,能够从风暴云层中稳定采集高纯度能量,效率远常规反物质反应堆。
虽然目前无法直接移植,但原理极具启性。
第三支使团面对的挑战截然不同。
光语者并非实体生命,而是以光子集群形态存在的智慧群体。
他们不居住在星球上,而是在一片游离星云中聚居。
使团必须驾驶特制飞船深入星云,依靠光学感应系统进行交互。
最初,光语者只是以闪烁的光斑回应,毫无规律可言。
使者们尝试用数学序列、物理常数甚至音乐节奏回应,均未获得有效反馈。
直到一名年轻研究员提出:也许他们不是在传递信息,而是在表达情绪。
团队调整策略,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