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站在天枢星总部的会议厅中央,手中握着一份刚刚整理完毕的报告。
窗外晨曦微露,银河的光辉透过玻璃洒在会议桌上,映出众人略显疲惫却充满期待的脸庞。
“曙光计划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
他环视四周,目光扫过伊莎贝拉、烈风以及联盟科技委员会的核心成员,“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掌握新技术,而是要让整个银河系拥有持续展的能力。”
烈风挠了挠头:“你是说……教育?”
“是人才。”
星耀点头,“再先进的技术,也需要人去研究、维护和创新。
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我们的优势迟早会被时间吞噬。”
伊莎贝拉轻轻翻动着手中的数据页:“你的意思是建立统一的科研与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这可不简单,银河系太大了,各个星球的展水平参差不齐,资源分配也不均。”
“正因为难,才更要去做。”
星耀语气坚定,“我们不能只靠几个顶尖科学家撑起整个文明的未来。
真正的强盛,是在每个角落都能涌现出优秀的头脑。”
一场关于人才培养的高层会议随即召开。
各大势力代表齐聚一堂,气氛比预期中更加紧张。
一些小势力担心这项计划会占用太多资源,影响他们自身的恢复与展。
“我们刚从战争中缓过来,现在就要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搞教育?”
一名来自边缘星域的代表皱眉说道,“不如先把基础建设搞好。”
星耀站起身来,声音沉稳而有力:“基础建设当然重要,但如果我们不在今天播种未来,明天就只能继续依赖别人的技术和制度。
我理解你们的顾虑,但我可以向你们保证——人才的培养不会拖累展,反而会带来更大的回报。”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还记得曙光计划吗?一个几乎被遗忘的项目,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
而这,只是因为有合适的人才愿意尝试。”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沉默,最终有人点头表示支持。
接下来的日子里,星耀亲自督办选拔工作。
一支由多族裔组成的考察团被派遣至银河各地,寻找那些在科学、工程、医学、军事等领域展现出潜力的年轻人。
然而,并非所有星球都愿意配合。
一些偏远星域的地方势力对联盟的介入心存疑虑,甚至直接拒绝开放教育资源。
面对阻力,星耀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派遣使者进行沟通,承诺提供基础设施援助和技术扶持;另一方面,他也明确表态,若某些地区执意阻挠人才选拔,将被视为阻碍银河整体进步的行为。
最终,大多数星球选择合作,数百名优秀青年被选拔出来,送往天枢星接受集中培训。
为了尽快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星耀整合了联盟内部的科研力量,邀请各领域的专家担任导师,并设立了跨学科的学习平台,确保学员们能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
他还特别设立了一项“星际学者”
计划,鼓励不同种族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文化融合与技术创新。
培训中心很快成为银河最具活力的地方之一。
年轻人们在这里学习、讨论、实验,彼此激励,共同成长。
然而,随着项目的推进,一些新的问题也开始浮现。
部分学员对未来方向感到迷茫,缺乏明确的目标感。
察觉到这一情况后,星耀决定亲自前往培训中心,与这些年轻人面对面交流。
当他走进大厅时,全场顿时安静下来。
数百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这位年轻的统帅。
“我知道,有些人心里可能在想——我为什么要来这里?我能学到什么?将来又能做什么?”
星耀的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
“我曾经也问过自己这些问题。”
他缓缓说道,“我出身边陲,亲人死于战火。
那时的我,只有一个目标——活下去,并且改变命运。
后来我才明白,真正能改变命运的,不是一时的胜利,而是不断成长的能力。”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的面孔。
“你们都是银河未来的希望。
我不期望你们每个人都成为科学家或将军,但我希望你们能记住一点:无论你选择哪条路,都要为银河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演讲结束后,许多学员围上来提问,气氛热烈。
星耀一一回应,直到深夜才离开。
几天后,一位负责培训的教官向他汇报:“自从那次讲话之后,学员们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
有几个原本打算退出的,现在主动申请加入更高级别的研究小组。”
星耀露出一丝微笑:“很好,那就让他们试试。”
与此同时,一个新的选拔机制也在悄然形成。
除了常规的学业评估,还加入了实践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