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大捷的余波,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向四面八方扩散。
捷报通过电波和快马,传遍了太岳根据地,传向了八路军总部,甚至引起了重庆和延安更高层面的关注。
一座县城的光复,在相持阶段的华北敌后战场,其政治和军事意义远战斗本身。
胜利的狂欢过后,是更为繁重和深远的战后工作。
部队在清河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短期休整,补充兵员,消化缴获,总结经验。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场影响独立第一旅乃至整个太岳区抗战格局的深刻变革,悄然拉开了序幕。
这天傍晚,陈征正在临时旅部——原日军守备司令部一间稍作清理的办公室内,对着地图研究下一步可能的作战方向,赵铁鹰拿着一份电文,步履生风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红晕。
“旅长!
总部急电!”
赵铁鹰的声音因为兴奋而微微有些颤抖。
陈征抬起头,接过电文,目光迅扫过那一个个力透纸背的字迹。
他的眉头先是微微一扬,随即缓缓舒展开来,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欣慰,有凝重,更有一种肩负更重担子的沉静。
电文是以八路军总部名义出的,内容清晰而明确:
“……鉴于你部在清河战役中,成功实施大规模城市攻坚作战,歼灭大量日伪军,光复重要县城,战绩卓着,部队规模与战斗力已实现历史性跨越……为适应战略反攻形势需要,进一步展壮大抗日武装力量,经总部研究决定:即以陈征同志所部独立第一旅为基础,整合太岳军区第四分区之新编第19团、第2o团,以及军区直属炮兵营一部、工兵连一部,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独立第一师(对外代号‘太行纵队’)。
任命陈征同志为独立第一师师长……原独立第一旅各部及新编入部队,统一整编为师属各团……望你部接令后,即刻着手进行整编工作,理顺指挥关系,加强部队建设,准备迎接更为艰巨的战斗任务……”
独立第一师!
“太行纵队”
!
这几个字重若千钧!
这意味着,他麾下的这支队伍,终于从旅级建制,一跃成为了师级战略单位,真正迈入了八路军主力野战部队的行列!
这是总部对独立旅辉煌战绩的最高肯定,也是对未来展的殷切期望。
“老赵,看到了吧。”
陈征将电文轻轻放在桌上,目光再次投向墙上的地图,语气平静中蕴含着力量,“总部给我们搭好了更大的台子,接下来,就看我们能不能唱出更精彩的戏了。”
“师长!”
赵铁鹰下意识地改了口,激动地搓着手,“这一天终于来了!
咱们现在可是名副其实的主力师了!”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传遍了部队。
从各级指挥员到普通战士,无不欢欣鼓舞,士气大振。
成为“师”
,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意味着更高的指挥层级、更完整的编制、更强的火力配属、更重的作战责任以及更广阔的展空间。
在八路军总部特派员的指导和主持下,独立第一师的整编工作迅而有序地展开。
原有的独立第一旅骨架被撑开、充实。
原独立第一旅第一团、第二团、第三团,依次整编为独立第一师第1团、第2团、第3团,作为师的三个主力步兵团,骨干犹在,经验丰富,是未来攻坚拔寨的铁拳。
新编入的第19团、第2o团,分别整编为第4团、第5团。
这两个团虽然新编,但兵员多是来自根据地经过锻炼的区中队、县大队骨干,以及部分起义、俘虏经过教育改造的伪军士兵,基础不弱,经过整合和实战锤炼,很快就能形成战斗力。
原旅属炮兵团,得到了军区加强的炮兵装备和技术骨干,升格为师属炮兵团,下辖三个山炮连、一个步兵炮连、一个重迫击炮连,火力投射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原旅属侦察营,扩编为师属侦察营(实际上已具备团级作战能力,为后续扩编埋下伏笔),高胜寒任营长(实际职权等同于团长)。
原旅属工兵连、通讯连等直属分队,也相应扩编为工兵营、通讯营等。
常领导的技术部门,正式纳入师直属序列,成立了师司令部技术科(兼通讯科),成为师的“千里眼”
和“顺风耳”
。
甚至,还以此为基础,初步组建了师属辎重营、野战医院等后勤保障单位。
短短十余天,一支下辖五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及多个直属营、总兵力过一万二千人的野战步兵师,已然初具雏形!
番号虽新,但骨干核心仍是那支从血火中拼杀出来的英雄部队,血脉未变,魂魄犹存,只是躯体变得更加庞大、肌肉更加虬结、爪牙更加锋利!
在清河县城原广场上,举行了简朴而庄严的独立第一师成立暨授旗大会。
尽管为了防止日军空袭,大会规模有所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