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是为了让咱们更明白为谁打仗、怎么打仗。”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论持久战》里说,抗战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明白了这个,咱们就知道现在的艰苦是暂时的,胜利最终属于我们!”
王德柱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这样的思想转变在整个部队悄然生。
战士们不仅军事技能在提高,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也在进步。
一个月后,训练成果汇报演习在旅部大操场举行。
总部特意派左权将军前来观摩。
演习场上,炮兵精准的火力准备、工兵迅的障碍清除、步兵勇猛的突击动作,以及各兵种间默契的配合,都给左权将军留下了深刻印象。
“好!
打得好!”
左权将军连连称赞,“陈征啊,你们这支部队,已经完全具备了主力部队的素质!”
演习结束后,左权将军对全旅官兵讲话:“同志们,今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精锐之师!
你们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了许多部队一年才能完成的转变!
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全场爆出雷鸣般的掌声。
战士们挺起胸膛,为自己是独立第一旅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但是陈征并没有被成绩冲昏头脑。
当晚的总结会上,他尖锐地指出:“演习毕竟不是实战。
我们在通讯保障、后勤补给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特别是夜战和恶劣天气下的作战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高胜寒补充道:“侦察营在最近一次侦察行动中现,日军也在调整战术。
他们加强了据点的防御,增加了机动兵力。
我们下一步的训练要更有针对性。”
会议决定,在基本训练达标的基础上,立即转入应用训练阶段,重点锤炼部队在复杂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新的训练开始了。
部队开始在夜间、雨天、山地等复杂环境下进行训练,训练强度进一步加大。
虽然更加艰苦,但官兵们毫无怨言,因为他们知道,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
这天傍晚,陈征巡视训练场时,看见老兵王德柱正在教新兵拼刺刀。
“要狠!
要快!
鬼子拼刺刀时专门往肚子上捅,咱们要往喉咙和心口招呼!”
王德柱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记住,对鬼子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新兵们认真地学着,汗水浸透了他们的军装。
陈征没有打扰他们,静静地看了一会儿,满意地离开了。
从这些普通战士身上,他看到了部队的成长,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夜幕降临,训练场的灯火依然通明。
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一支钢铁部队正在淬火成钢。
他们知道,更艰巨的战斗还在前方,但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整军大练兵,不仅练就了过硬的本领,更练就了必胜的信念。
独立第一旅,这把抗日的利剑,已经磨得锋利,只待出鞘的那一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