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
现在正在铺设到三营的线路,如果成功,就能实现旅部与前沿部队的直接通讯。”
陈征满意地点头:“很好!
需要什么支持尽管提。”
“目前最大的困难是过河。”
常指着前方的小河,“河水虽然不深,但电话线不能泡水,我们需要架设简易桥梁。”
陈征当即下令工兵班前来支援。
在军民共同努力下,一座简易的木桥很快架设完成,电话线被小心翼翼地固定在桥下方。
当夕阳西下时,最后一段线路终于接通。
整个通讯系统全长五公里,连接旅部、一营、二营和三营四个节点。
最关键的时刻到来了。
常在旅部总机前坐下,深深吸了一口气。
陈征和参谋们围在一旁,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先测试一营。”
常摇动手摇电机,拿起听筒,“一营,一营,听到请回答。”
短暂的电流声后,听筒里传来清晰的声音:“一营收到!
声音很清楚!”
围观的众人出轻轻的欢呼。
“二营,二营,听到请回答。”
“二营收到!”
最后是最远的三营。
由于距离最远,大家都捏了一把汗。
“三营,三营,听到请回答。”
这次有了短暂的延迟,就在常心往下沉时,听筒里终于传来回应:“三营收到!
声音有点小,但能听清!”
“成功了!”
窑洞里爆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参谋们互相拥抱,连一向严肃的陈征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常激动得手都在抖,他调整了一下交换机上的接线:“现在测试营与营之间的通话。
一营呼叫二营”
整个测试持续了一个小时,除了偶尔的电流干扰外,通讯基本畅通。
这个简陋的有线电话网络,虽然随时可能被破坏,但在特定防御战中的作用将是巨大的。
测试结束后,陈征亲自拿起听筒,与远在五公里外的三营长通话。
“老王啊,能听见我说话吗?”
“清楚得很呐旅长!
这可太神奇了!”
放下听筒,陈征紧紧握住常的手:“常同志,我代表全旅官兵感谢你们!
这是通讯工作的一大突破!”
常不好意思地推推眼镜:“旅长,这只是个开始。
系统还很脆弱,线路容易被破坏,而且只能在固定防御时使用”
“已经很了不起了!”
陈征打断他,“有了这个系统,我们指挥作战的效率将大大提高。
你们要尽快培训接线员和维修人员,争取把网络扩展到更多部队。”
消息很快传遍了根据地。
老乡们听说八路军有了“顺风耳”
,纷纷前来围观。
常和技术小组成了英雄,他们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
当晚,通讯处破例加餐庆祝。
炊事班特意杀了一头猪,整个科室欢声笑语不断。
常却早早离开了庆祝现场,一个人回到实验室。
他在工作日志上认真记录下今天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列出了十几个需要改进的问题。
“处长,你怎么不去庆祝?”
林小雨不知何时站在门口。
常抬头笑了笑:“我在想下一步该怎么走。
有线电话只是开始,我们还需要无线步话机,需要更可靠的电源”
“您也太心急了。”
林小雨走进来,“让大家先高兴一天嘛。”
窗外传来庆祝的歌声和笑声,常放下笔,若有所思:“小雨,你知道今天测试成功时,我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吗?”
林小雨摇摇头。
“我想起了上次战斗牺牲的那个传令兵。”
常的声音低沉下来,“如果当时有这个电话系统,他可能就不会死了。”
窑洞里陷入短暂的沉默。
“所以我们要继续努力。”
常重新拿起笔,“让技术更好地为战斗服务,让更少的战士付出生命的代价。”
夜深了,通讯处的窑洞依然亮着灯。
在这个普通的秋夜,八路军自己的通讯事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虽然前路依然漫长,但希望之光已经点亮。
远处,哨兵换岗的口令声通过新架设的电话线清晰传来。
这简单的声音,在常耳中却比任何音乐都动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