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没有了。
当孙猛拿出粮食时,人群中传来压抑的抽泣声。
妇女们立即生起一个小火堆,开始熬粥。
“还有一位同志呢?”
那位领头的妇女问。
孙猛低下头:“高队长他引开鬼子去了。”
洞内一片寂静,只有粥锅咕嘟作响。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激烈的枪声,接着是一声手榴弹的爆炸,然后一切归于寂静。
所有人心头一沉。
孙猛猛地站起来:“我去找队长!”
但群众拉住了他:“同志,天亮了再去!
现在出去太危险了!”
那一夜格外漫长。
天刚蒙蒙亮,孙猛就迫不及待地出寻找高胜寒。
循着昨天的枪声,他找到了交火的地点。
雪地上满是杂乱的脚印和斑斑血迹。
在一处岩石后面,孙猛找到了高胜寒的帽子,上面有弹孔和血迹。
继续向前,他看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高胜寒倒在雪地中,身中数弹,早已气绝。
但他的姿势令人震撼:他面朝群众隐藏的方向,背对追兵,身体底下还压着两个粮袋,里面是省下来的最后一点粮食。
他的枪已经没有了子弹,刺刀上沾着血,周围雪地有明显搏斗的痕迹。
显然,在最后时刻,高胜寒仍然用生命保护着这些救命的粮食。
孙猛跪在雪地中,无声地流泪。
他小心地扶起队长的遗体,现高胜寒的手还紧紧攥着什么——是那小半块饼的最后一口,他到底没舍得吃下去。
后来从群众口中,孙猛得知了高胜寒最后的壮举:他成功引开了大部分日军,且战且退,击毙了四名敌人,最后弹尽粮绝,被包围在这片山坡上。
即使如此,他也没有屈服,用刺刀进行最后抵抗,直到壮烈牺牲。
孙猛和大刘协助群众转移到了更安全的地方。
分别时,那位领头妇女郑重地对孙猛说:“告诉同志们,高队长的牺牲我们永远记得。
只要还有一个马蹄沟的人活着,就一定会支持八路军,打鬼子!”
带着沉重的心情和空荡荡的粮袋,孙猛和大刘踏上了归程。
他们失去了敬爱的队长,但完成了任务,保住了群众的性命。
回到营地,当小陈听到高胜寒牺牲的消息时,这个一直坚强的小伙子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
赵铁鹰一拳砸在树上,手背鲜血淋漓却浑然不觉。
高胜寒的遗体被简单却隆重地安葬在一处向阳的山坡上,没有墓碑,只有一颗子弹壳立在坟头——这是利刃小队阵亡战友的传统。
那天晚上,利刃小队的队员们自地集合在坟前,默默地站了许久。
最后赵铁鹰开口,声音沙哑却坚定:“队长走了,但利刃不会断。
我们会继承他的意志,继续战斗,直到把鬼子全部赶出中国!”
寒风中,所有队员举起右拳,低声却坚定地重复着:“继续战斗!
把鬼子赶出中国!”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仿佛在见证这庄严的誓言。
在这极端艰苦的环境中,牺牲与希望同在,死亡与新生并存。
高胜寒倒下了,但他的精神将在利刃小队中继续传承,激励着活着的人继续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