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城的清晨被一阵急促的哨声惊醒。
陈征披衣起身,推开县衙临时宿舍的窗户,看见一队战士正在操场上操练。
晨雾中,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刺刀在朝阳下闪着寒光。
"
团长,您醒了?"
警卫员小刘端着热水进来,"
白大夫说您这几天太累,不让叫醒您。
"
陈征抹了把脸:"
有什么新情况?"
"
高队长凌晨抓了七个汉奸,都是准备给鬼子报信的。
"
小刘压低声音,"
其中有个郑家的管家,招供说郑万三跟鬼子有勾结。
"
陈征眼神一凛:"
果然如此。
赵政委知道了吗?"
"
正在审讯呢。
对了,常股长找您两回了,说是有重要现。
"
陈征匆匆吃完早饭——两个窝头和一碗稀粥,直奔前衙。
常已经在等着,身边堆满了地图和文件。
"
团长!
"
常拄着拐杖站起来,"
我整理日军文件时现了这个——"
他递过一张黄的图纸,"
清水县地下管网图!
"
陈征展开图纸,眼前一亮:"
好东西!
有了这个,咱们防守和反击都方便多了。
"
"
不止如此,"
常兴奋地指着几个标记,"
这些是鬼子秘密修建的地下通道,连通四个城门和主要据点!
有些连老百姓都不知道。
"
"
立即派人勘察,重点检查有没有埋炸药。
"
陈征命令道,"
另外,复制几份分给各营营长。
"
正说着,赵刚匆匆走来,脸色凝重:"
老陈,郑万三招了。
这老东西不仅是汉奸,还帮着鬼子搜刮粮食、强征民夫,手上有人命!
"
"
公审。
"
陈征毫不犹豫,"
让老百姓亲眼看看汉奸的下场。
"
"
可他是商会会长,在本地有些势力"
"
越是这种人,越要公开处理!
"
陈征斩钉截铁,"
否则老百姓会觉得我们跟鬼子一样官官相护。
"
赵刚思索片刻,点头同意:"
好,我这就去准备。
对了,集市今天开张,你要不要去看看?"
县城的集市设在原来的菜市街。
虽然大部分摊位空着,但已经有胆大的商贩摆出自家的存货:几个鸡蛋、一捆蔬菜、手工编织的草鞋更多的是以物易物,用半袋面粉换块肥皂,用一捆柴火换点盐巴。
陈征穿着普通战士的军装,带着常在集市上转悠。
百姓们起初有些拘谨,见八路军真的公平买卖,渐渐放开胆子讨价还价起来。
"
长官不,同志,"
一个卖陶罐的老汉叫住陈征,"
俺能用这个罐子换点药吗?老伴咳嗽半个月了"
陈征蹲下身:"
大爷,我们八路军有军医,看病不要钱。
您家住哪?我让人去瞧瞧。
"
老汉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真真不要钱?"
"
共产党的队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
常自豪地说。
消息很快传开,集市上的百姓越聚越多,七嘴八舌地向陈征反映问题:东街的水井被鬼子扔了死老鼠;西头的磨坊缺个轴心;张家媳妇难产,需要大夫
陈征一一记下,当场派战士去解决能处理的问题。
正忙活着,一个穿长衫的中年男子挤进人群,拱手道:"
陈团长,在下周明,原县立小学教员。
不知可否借一步说话?"
周明将陈征引到一处僻静角落,低声道:"
鄙人有个学生,在伪政府当文书。
他说郑万三有个秘密账本,记录着与日军的粮食交易和贿赂名单,藏在他家佛龛下面。
"
"
可靠吗?"
"
那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有爱国心,只是为生计所迫"
周明叹息道。
陈征立即派常带人去搜查。
不出所料,在郑家供奉的观音像下,果然找到一个油纸包着的账本,里面详细记录了郑万三如何勾结日军压榨百姓,甚至还有几份告密信底稿。
当天下午,公审大会在县衙前广场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