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如刀割般疼痛,却浇不灭他心中的热切。
有了这些宝贝,独立团的战斗力将生质的飞跃!
团部很快变成了临时兵工厂。
白仁老先生带伤上阵,指挥卫生队连夜腾出两间大屋;常挥"
活地图"
的本事,画出最优设备布局;李云龙听说后,二话不说派来五个老铁匠和全部工具。
"
陈老弟,这玩意儿真能行?"
李云龙拿起一个掷弹筒零件掂量着,"
看着跟小钢炮似的。
"
陈征展开图纸:"
八九式掷弹筒,日军步兵分队火力支柱。
这次缴获的是改良型,射程可达7oo米,精度提高3o。
更妙的是"
他指着几个特殊部件,"
加装了简易瞄准具,新兵也能快掌握。
"
李云龙眼睛亮:"
好东西啊!
要是能量产,老子的兵每人背一个,见面就给鬼子下炮弹雨!
"
"
量产需要时间。
"
陈征话锋一转,"
眼下更重要的是培训。
我打算成立专门的掷弹筒分队,由你团调来的老炮兵负责训练。
"
李云龙拍胸脯:"
包在老子身上!
"
三天后,第一批十具掷弹筒仿制品下线。
测试场上,新兵在老兵指导下装弹、瞄准、击。
"
嗵!
"
一声闷响,炮弹精准命中三百米外的目标。
"
好!
"
围观战士齐声喝彩。
陈征却皱起眉:"
射程不够,只有五百米。
"
负责仿制的老师傅满头大汗:"
团长,咱们的钢材不行,膛压不敢加太高,怕炸膛"
"
用这个!
"
陈征让人抬来一块钨锭,"
掺入钨合金,提高炮管强度!
"
现场顿时鸦雀无声。
用珍贵的战略金属造掷弹筒?这简直是
"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
陈征斩钉截铁,"
只要能提高火力,值!
"
改进后的掷弹筒不负众望,射程轻松突破六百米,精度也大幅提高。
陈征立即下令:优先装备"
利刃"
特战连和"
闪电"
快分队。
就在兵工厂热火朝天时,一个意外来客打破了忙碌。
"
报告!
外面有个叫高胜寒的同志找您,说是总部派来的。
"
警卫员报告。
陈征一愣:"
高胜寒?没听说啊"
话音未落,一个身影已如鬼魅般闪进屋内。
来人三十出头,身材精干,一身洗得白的灰布军装,背后斜挎一杆改装步枪,腰间别着两把驳壳枪。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双眼睛,锐利如鹰,扫视间仿佛能穿透人心。
"
陈团长?"
来人声音沙哑,却带着金属般的质感,"
特战教官高胜寒,奉命报到。
"
他递上一封介绍信,落款赫然是师长刘伯承的亲笔签名。
陈征快浏览信件,心中暗惊。
信中说高胜寒是南洋华侨,曾在德国接受特种训练,参加过西班牙国际纵队,实战经验丰富。
总部特派他来加强独立支队的特战力量。
"
高教官一路辛苦。
"
陈征热情握手,"
正好,我们刚缴获一批新装备"
"
看到了。
"
高胜寒打断他,径直走到掷弹筒前,"
八九式改,好东西。
但你们用法不对。
"
他旁若无人的态度让在场干部都皱起眉头。
李云龙更是直接开怼:"
哟呵,口气不小!
那你说该怎么用?"
高胜寒也不答话,单手拎起一具掷弹筒,另一手抓起三炮弹,大步走向靶场。
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他快装弹、击,动作行云流水。
"
嗵!
嗵!
嗵!
"
三炮弹几乎尾相接,精准命中六百米外三个不同目标!
"
特战武器,就要用在特战场景。
"
高胜寒放下掷弹筒,"
三人小组,一人携带,两人配冲锋枪掩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