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极!
宝姐姐果然思虑周全!”
翌日,大观园中张榜公布“承包责任制”
,婆子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管竹林的祝妈第一个报名:“三姑娘!
我最懂竹子!
每年愿上交二百两银子!”
管稻香村的田妈不甘示弱:“我那稻田最是肥沃,愿交三百两!”
两个婆子竟当场竞标,看得宝玉目瞪口呆:“哎哟!
咱们园子要改成集市了不成?”
黛玉远远望见,以帕掩唇轻笑:“这下可好,明日咱们起诗社,背景乐不是鸟语花香,而是讨价还价了。”
最是有趣的,是几个婆子为争一片果林,各自搬出靠山。
这个说“我侄女婿的二舅是果园管家”
,那个说“我连梦里都在嫁接果树”
,惹得探春笑弯了腰。
最后还是宝钗出面调停,依各人特长分派片区,定下合理额度,方才皆大欢喜。
消息传至凤姐病榻前,她拍腿大笑:“好个三姑娘!
竟比我还精打细算!
那些蛀虫可有好日子过了!”
平儿在一旁抿嘴笑道:“可不是,这几日库房清静多了,再无人敢胡乱报账。”
王夫人得知,也对薛姨妈夸赞道:“想不到探春这般能干,更难得宝丫头想得周全,既省了开支,又不得罪人。”
午后慵懒,宝玉正在怡红院打盹,忽闻江南甄家来人。
他心生好奇,悄步至前厅窃听。
原来甄家亦有一位公子,名唤甄宝玉,不仅与他同名同姓,连相貌性情都如出一辙。
宝玉听得啧啧称奇,回房后仍念念不忘:“天下竟有这等奇事”
夜色阑珊,宝玉渐入梦乡。
梦中果然见着一个与自己别无二致的人儿。
二人一见如故,执手相谈。
梦中的甄宝玉叹道:“我终日被逼读书上进,好生烦恼。”
宝玉拍手道:“果然你我一般!
我最厌那些经济文章!”
谁知甄宝玉却摇头:“然则近日我觉得,读些书也未尝不好”
宝玉一怔:“你怎的也说这混账话?”
两个宝玉竟争执起来,一个说“读书误人”
,一个说“上进有理”
,吵得不可开交。
最后宝玉一气之下惊醒,坐在榻上怔:“奇怪,明明是我,怎又不像我”
袭人进来见他呆,笑问:“爷这是又梦到什么了?”
宝玉挠头:“梦到另一个我,竟比我还糊涂,说要读书上进!”
袭人忍俊不禁:“依我看,是爷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太太前儿还说该让您多读书呢!”
宝玉忙捂耳:“快别说了,我头疼!”
探春改革推行数日,大观园焕然一新。
婆子们个个干劲十足,再无偷懒耍滑之人。
园中花木有人精心照料,愈茂盛;稻田有人专门看管,长势喜人。
这日黛玉与宝钗园中漫步,黛玉打趣道:“宝姐姐如今是咱们园子的总设计师了,明日是不是还要开个股份有限公司?”
宝钗笑道:“就你嘴贫。
其实探春妹妹这主意真好,既省了开支,又调动了大家积极性。”
正说着,探春兴冲冲走来,手中账本翻飞:“好消息!
光这个月就省下二百两银子,还多了五十两收益!”
黛玉故作惊讶:“哎哟,咱们三姑娘这是要当贾府富了!”
三人笑作一团。
忽见小丫头跑来:“宝姑娘,姨太太找您呢。”
宝钗匆匆离去。
黛玉望着她背影,轻声道:“宝姐姐确实想得周到,那日若不是她提议让大家都得些好处,只怕园子里早已怨声载道。”
探春点头:“正是。
治国安邦也好,治家理财也罢,都要讲究中庸之道,不可偏激。”
黛玉笑道:“哟,三姑娘如今说话越有宰相气度了!”
探春嗔怪地拍她一下:“就你会取笑人!”
贾府这些年来开支日增,进项日少,早已是寅吃卯粮。
经探春这一番改革,竟暂缓财务危机。
王夫人大喜过望,特赏探春一对碧玉镯,又赏宝钗一支金凤钗。
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