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屋”最新网址:https://www.5cz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笔趣屋 > 历史军事 > 我的抗联岁月 > 第533章 能走吗?

第533章 能走吗?(1 / 2)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我签了离婚协议要出国,总裁妻子慌了 少主先别弯,云护卫她是女的! 太虚九转洞 海贼:开局神之谷,截胡暗暗果实 人在吞噬星空:我!垂钓就变强 渣男装穷两年,我转身高嫁太子爷 天降弹幕,炮灰女配她觉醒了! 反派:女主滚啊!魔头姐姐才最香 三生石上终是你们 国公府来了个小饕餮

将政府印信一股脑交给抗联,他们跑了。

跪着把钱赚走之后,把麻烦留给想站着挣钱的人,后面那撮人既要站着,还得去解决一个根本解决不掉的麻烦。

外面传来喊话声,是镇长和当地伪政府的职员进行喊话,他们害怕抗联逼着自己做事跟日本人干,所以将事情全部告诉当地群众,也包括他们的田地财产将会被日寇以极低的价格进行收购,要么归入部落集团,要么留下来当佃户。

一时间,外面群情激奋。

吕三思说要打大仗了,说的并不是现在这场正在进行的战斗,而是指日寇移民开拓团来之后,那肯定伴随大量的日军,并且会常驻一段时间。

留给抗联的时间不多,自打日军侵华后就没有给抗联一点时间。

思绪万千,抽了两根烟陆北,还在一直抽。

吕三思很无奈的说:“向总指挥部汇报。”

曹大荣利落的拿出纸笔记录:“汇报什么?”

“募兵,大规模的募兵。”

“那根本挡不住的。”

“可咱们总不能干坐着吧?”

又是回到一个死循环的老路,募兵去抵御日军的大规模下乡上山围剿讨伐,当地青壮年损失,地区民众生活质量下降,再战斗,直至消失。

当年北满部队一万多人,在日军发起为期三年的‘三江大讨伐’后,只是一年就损失殆尽,剩下不足三千人西征离开生长的土地。

一条老路,一个死循环。

丢下烟蒂,陆北说:“还是建立灰色政权,保存群众有生力量吧。”

“那帮子群众固执的很,是很难要求他们离开故土的。”

“能做多少做多少。”

从镇公所走出来,街道上站满聚集起来的群众,足足几百号人且拖家带口。

一位汉民老人小心翼翼问道:“抗联的兄弟,你们会留下来吗?”

“别走了,留下来我们各家各户有一口吃的,决不能让你们饿肚子,有一件衣裳也得给你们,不会让你们挨冻。”

“俺兄弟就在抗联,让他别走了。”

这里是一个汉民和少数民族杂居的小镇,位于大兴安岭东麓边陲的小镇,他们祖辈来到这里定居,这里有肥沃的土地、潺潺流水的溪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几十个青年在当地群众的簇拥中站出来,站直身子想让自己更威武精神些。

“让他们跟着你们打仗,求你们别走了。”

“别走了。”

自带弓马鞍具,那是凑起来的,还有人不断往马匹、骡子上添东西。

陆北扭身背对他们,低声跟吕三思说:“说几句什么,今天不给个交代,咱们谁都走不出去,老百姓唾沫能把咱们淹死。

这镇里有十来个参军的青年,待会儿我还要去送阵亡通知书,人家把孩子交给咱们是盼着赶走日本人,不是盼着咱弃地而逃的。”

在一旁,那些在莫力达瓦参军的战士们眼巴巴望着这边,一边接受亲属的嘘寒问暖,一边观察这里。如果今天不给一个交代,那么是真的走不出去的。

孟海河那个老头子正在起哄,他是莫力达瓦自卫军的领头人之一,大有一番如果抗联选择避敌锋芒而撤退,他就会号召参军的人离队,自己单干。

怔了怔,吕三思半晌说不出话来。

夜深了,街道上打起灯笼和火把,火光照耀每个人的脸。

吕三思是坚定反对撤入苏方境内的人:“父老乡亲请放心,我们抗联绝不会丢下老百姓,或许你们听闻过一些消息说抗联要撤入老毛子那边,但是今天我向大家起誓。

我吕三思绝不会离开东北一步,或许我们会打败仗而离开莫力达瓦、离开大兴安岭,但是绝不会离开东北,将会为故土留下最后一滴血!”

他也不敢打包票,能够阻止日寇移民开拓团的侵入,只能说自己绝不会离开东北,死也不会。

“好!”

不知谁大喊了一声,镇子里紧接着传出一片呐喊声,至少抗联给了一个保证。抗联会打败仗,会力战而败,但不会一枪不放离开。

已经是很足够的保证,中国的老百姓历来都是极容易对付的,只要统治者表达一下决心,身体力行去执行,就会得到十足的拥护。

群众散去大半,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在日寇没有彻底将他们赶出家园前,他们有牛羊需要照顾、有农田要侍弄,明天太阳升起,该做的活一样都少不得。

在镇公所,这里已经成了指挥部。

电台滴滴滴作响,陆北站在桌旁观察地图。

外面,田瑞走进来:“支队长,这是统计的烈属家庭住址。”

“放下吧。”

“是!”

在莫力达瓦参军的战士有的牺牲了,他们的名单已经整理好,之后陆北会亲自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穿成星际天赋废,靠种田养家糊口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流放抄家?玄学老祖囤货算卦飒翻天! 寒门状元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大明,我来了! 第一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