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停住了脚步,脸色苍白地说:“我、我有点不舒服,能不能先上去?”
毛三看出了他的紧张,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怕,我们都在这儿呢。
你要是觉得不舒服,就先在旁边休息一下,不用勉强。”
齐军点了点头,退到一边,看着毛三和郭维忙碌,心里却越来越不安。
他总觉得有双眼睛在黑暗中盯着自己,还有一种熟悉的气味,像是父亲当年失踪时,身上带回来的那种泥土和水草混合的味道。
就在这时,远处的芦苇丛里突然传来一阵“沙沙”
声,齐军吓得一哆嗦,连忙指着芦苇丛说:“那、那里有人!”
毛三和郭维立刻停下手里的活,朝着芦苇丛望去,却什么也没看到。
“你看错了吧?”
毛三问。
齐军揉了揉眼睛,再看时,芦苇丛里确实空荡荡的。
“可能、可能是风吹的,”
他低声说,但心里的恐惧却越来越强烈。
毛三看出他不是装的,心里也升起一丝警惕。
他对郭维说:“看来这里确实不安全,我们得尽快打开墓道,弄清楚里面的情况,也好放心。”
郭维点了点头,目光落在墓道的青石板上,心里却想着那个金属碎片和黑风岭的档案——这座唐代古墓,和三年前的失踪案,到底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又是什么样的关系?
夕阳西下,湖底的风越来越凉。
毛三和郭维收拾好工具,准备离开。
齐军跟在他们后面,一步三回头,总觉得那些石兽的眼睛在盯着自己,像是在警告他不要靠近。
他不知道,这只是开始,更大的危险和秘密,还在地下等着他们。
第六幕:初探入口
连续几天的清理,墓道入口的青石板终于完全暴露出来。
整块石板足有一人高,三尺宽,厚重得很,上面的车马出行图虽然磨损严重,但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致——马车的车轮上刻着辐条纹,马匹的鬃毛飘逸,车夫的衣袖褶皱清晰,连马车上挂着的铃铛都隐约可见。
“这石板至少有上千斤重,靠人力肯定挪不开,”
毛三围着青石板转了一圈,敲了敲石板,声音沉闷,“下面应该有榫卯结构固定,得先找到机关,或者用千斤顶慢慢顶开。”
郭维蹲在石板前,仔细观察车马图的细节,手指顺着车夫的衣角纹路划过:“你看这衣料的褶皱处理,还有马匹的肌肉线条,确实带着唐代早期的豪放风格。
而且这车夫的帽子,像是西域传来的帷帽,更印证了之前的推测——墓主人可能和边疆交流有关。”
毛三凑过来一看,果然见车夫头上的帽子边缘有下垂的帷帘痕迹,他皱了皱眉:“就算是唐代,中原地区的车夫也很少戴这种帽子,难道墓主人是西域人?”
“不一定,也可能是中原将领曾驻守边疆,受当地文化影响,”
郭维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先别纠结这个,还是想想怎么打开石板吧。”
刘权利带着两个壮实的村民扛着千斤顶过来了,喘着粗气说:“毛同志,千斤顶借来了,咱试试能不能顶开?”
毛三摆了摆手:“先别急,贸然用千斤顶容易把石板顶裂,破坏上面的图案。
我先找找有没有机关。”
他蹲下身,用竹片仔细探查石板与地面的缝隙,又敲了敲石板的不同位置,听声音的差异。
齐军站在一旁,手里攥着根木棍,紧张地看着四周。
自从上次看到芦苇丛里的动静后,他就一直心神不宁,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在暗处盯着他们。
一阵风刮过,湖底的淤泥屑子被吹起来,迷了他的眼,他揉眼的功夫,余光似乎瞥见白虎石兽的影子动了一下,吓得他猛地攥紧了木棍:“毛、毛同志,那石兽……好像动了!”
毛三和郭维同时回头,看向白虎石兽,石兽依旧蹲在那里,纹丝不动。
“齐军,你太紧张了,”
毛三说,“石兽那么重,怎么可能动?”
刘权利也跟着笑:“就是,你这孩子,净自己吓自己。
老辈人说的鬼话,别当真。”
齐军挠了挠头,也觉得可能是眼花了,可心里的不安却没消减。
他悄悄往后退了两步,离石兽远了些。
就在这时,毛三突然“咦”
了一声,他指着石板底部靠近左侧的位置:“你们看这里,缝隙比别的地方宽一点,好像有个凹槽。”
郭维和刘权利立刻凑过去,借着太阳的光,果然看到石板底部有个巴掌大的凹槽,里面嵌着一块小小的方形石块,和石板的颜色差不多,不仔细看根本现不了。
“这会不会就是机关?”
刘权利伸手想去抠那块石块。
“别碰!”
毛三一把拦住他,“古代墓葬的机关很可能连着陷阱,万一触动了,说不定会有危险。”
他从背包里拿出一根细铁丝,小心翼翼地伸进凹槽,试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