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旨末尾特别强调:此令强制施行。凡非军籍者,不论意愿,皆须迁移。
若有抗拒,即以通敌论处,立即拘押审讯。
毛文龙听罢,眉心微蹙。他察觉事态异常,背后似有隐情,却一时难窥全貌。
……
而台下百姓反应各异,有人喜极而泣,也有人低头不语。
这种分歧,根源清晰。
那些家中无人从军、田舍早已毁于战火的百姓,本就无依无靠。去山东也好,留辽东也罢,对他们而言并无分别。
更何况山东气候温和,远离战场,又有朝廷承诺安置,宛如重生之地,怎不令人动容?
而另一些人,则不愿与故土分离。他们中有人挺身而出,向戚金叩问:
“小民斗胆请问将军,若我等甘愿留下,追随毛将军共抗建奴,协力王师进剿,可否免于迁徙,守在这片土地上?”
旁人纷纷响应:
“对啊,最近官军不是连战连捷吗?眼看就要压住敌人了,为何反要撤走百姓?”
“再说,有毛将军在此镇守,即便建奴来犯,难道还护不住我们?何必背井离乡,远赴山东?”
戚金并不清楚那些发问的百姓心中究竟在想什么。
他只是略微感到意外,毛文龙在此地竟有这般声望。
这虽出乎预料,却不妨碍他行事。他手中握有圣旨与朝廷公文,迁民之事势在必行,无人可阻。
毛文龙站在一旁,唇角微扬,笑意冷淡。
他已看透这道圣旨背后的用意——削其根基,断其羽翼。
但他并非无备之将。一年经营,数场胜仗,早已让他稳握军心,百姓归附,将士亲随,人心所向,岂是几纸文书便可动摇?
宣读完毕后,戚金未作多言,只命人张贴告示,随即转身离去。
毛文龙紧随其后,心中疑惑渐起。
此人怎的说走就走?
百姓群情激奋,难道不该安抚几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