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土司旧制。
至天启五年之前,大明境内,不允许再有任何世袭的土司存在,不能有“国中之国”
,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只能出一个声音。
无论是汉人还是其他族人,只接受朱由校这位皇帝、大明朝廷的统治。
以秦良玉为的一批忠君派土司,当场表示支持,并承诺全力协助朝廷推行改土归流。
他们之所以愿意配合,是懂得“舍车保帅”
的道理。
他们清楚,现在若与皇权对抗,绝无善终。
外面那一座由叛贼级堆成的小山,至今仍未掩埋。
他们也看出,皇帝并非那种卸磨杀驴之人。
既然能大大方方地给秦良玉拜将封伯,只要自己诚心归附,好处自然不会少。
十一月的四川,天气渐渐寒冷。
朱由校夜间出巡,必须披上厚厚的棉衣,以免被寒风侵袭。
这场战乱之后,川贵两地,不知又将有多少百姓因饥寒交迫而死。
“改土归流”
政令一出,便在两地激起巨大波澜,不论是土司、百姓,还是当地官员,无不震惊异常。
原本以为,皇帝已经惩治了不少人,抄没了多家府邸,应该到此为止。
未曾想到,皇帝的雄心竟如此之大,竟然意图一举铲除延续千年的土司制度。
无论是唐朝、蒙元,还是本朝太祖皇帝,都曾试图革除土司制度,但无一例外都未能成功。
每次朝廷与土司生冲突,朝廷不仅未能取得明显优势,反而常常陷入被动局面。
蒙古骑兵的马匹不可谓不快,弯刀不可谓不锋利,他们征服了大片土地,却也只能做到压制,无法彻底根除土司问题。
陛下这次未免太过急于求成。
仅仅取得几场胜仗,消灭几个强大家族,就以为能够高枕无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