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远离邪说,远离奸佞,政事当与群臣共议,方能修养德行。”
众臣听罢纷纷颔,认为陈怀义所言极是,皇帝怎能不守宫闱,随意外出?
“照你所说,皇帝就该如笼中之鸟,终身不得出宫?简直荒唐!”
“这天下是朕的天下,难道朕在自家走动,还得看你们脸色?”
“魏忠贤和王朝辅是朕的内侍,何时轮得到外朝来过问?”
今日朝堂之上,文臣们已然豁出一切,誓要与君上据理力争,若此时退让半步,后果不堪设想。
陈怀义当即出列,厉声回应:
“天下确属君上所有,然君上为万民之主,理应以百姓为先,当思开创太平盛世。
若沉溺享乐,盛世从何谈起?”
“汉文帝、隋文帝、唐太宗皆以勤勉治国而成一代明君,陛下不以此等明君为榜样,反其道而行之,臣斗胆直言,恐隋炀帝之祸将至矣!”
此时,朱由校终于明白了万历帝当年的心境。
这些文臣一张嘴,能说会道,言辞犀利,古今难有匹敌。
与他们周旋,先须有坚韧心性,能忍人所不能忍,更要始终保持理智,言谈举止绝不可被他们牵着走。
很显然,万历帝并不具备这些特质,所以他败了,败得很惨。
加之身体孱弱,最终选择退避。
“好,说得真好。
一张口便是仁义道德,一句不离仁义道德。
莫非我大明继于谦、王守仁之后,又出了一位大圣人?”
“朕几乎要为你鼓掌叫好,不过在朕嘉奖你之前,尚有一问!”
陈怀义虽觉事有不妙,但他不信君上会无缘无故将他处死。
即便是君王,滥杀无辜亦会遭天下非议。
见他沉默不语,朱由校也不再追问,转而说道:
“陕西大旱,十余府县皆受影响,诸位皆已知晓。
百姓辛辛苦苦春耕,终是颗粒无收。
朝廷已拨三批粮草赈灾,暂解燃眉之急。”
“然如今国库几近枯竭,军费等大宗开支暂且不提,户部所储银粮连百官俸禄都将难以为继。
而陕西灾情,才刚刚开始。
现在,你来告诉朕,该当如何?”
此问一出,陈怀义顿感为难。
他虽出身进士,为官多年,但一直职位低微,直至去年先帝登基,方升任兵部武选郎中。
他虽非无能之人,但此刻正值与君上对抗的关键时刻,一言不慎,局势便可能逆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