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臣闻陛下常读史书,唐太宗曾言,以史为鉴,可知兴衰更替,陛下难道未曾铭记?”
“天子之举应坦荡光明,岂能只依个人喜好行事?关外的努尔哈赤与蒙古虽败于我朝,仍有余力,陛下此时决定南下,将如何面对天下人的议论?”
“即便臣等同意陛下南巡,随行所需仪仗、护卫、官员等各项开支,也将耗费巨大。
陛下曾多次告诫臣等要节俭为民,难道陛下已忘记自己说过的话?”
“臣愿以性命反对陛下离京南巡,倘若陛下执意孤行,不顾天下百姓,那就请先踏过臣的尸体。”
倘若朱由校是历史上的天启帝或崇祯帝,或许真会被这一番言辞所打动。
可他并非那位软弱之君。
对于文臣们如此激烈的反应,朱由校其实早有预料。
当年武宗皇帝欲南巡,群臣的反应比如今更为激烈,几乎满朝上下一致反对,甚至不惜以身挡宫门,阻止皇驾出巡。
武宗大怒,下令锦衣卫将百余名官员押至午门跪罚。
可这些官员不仅不惧,还在午门跪着时继续写奏章进谏。
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武宗,将部分主谋与骨干官员拘押问罪,其中数人被处死,其余或罢官、或贬职、或调离。
即便手段如此严厉,也未能震慑住众人,仍有官员不断上疏劝阻,甚至多次围堵宫门,使皇帝难以正常出入皇宫。
这场集体抗争,让武宗始料未及,最终不得不放弃南巡计划,毕竟他不可能将所有反对者都斩尽杀绝。
看来此人对正德年间的旧事了解颇深,否则凭他一个小小的从五品官员,即便能言善辩,也绝不敢如此放胆直言。
他们是将自己比作当年的杨廷和,还是将他朱由校当作软弱的武宗皇帝?
这种手段,对他毫无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