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的大臣事务繁重,也没精力顾及这些,下面的官员自然就更不会过问了。
“启奏陛下,此事臣已深思熟虑,臣以为,不可将他们安置在关内,这样做对双方都好。”
王象乾长期镇守边疆,对蒙古人了解颇深。
“依元辅的意思,该如何安排?”
“陛下既然已调走了他们的青壮骑兵,这些部落已构不成大威胁。
况且林丹汗刚吃了败仗,短时间内不敢再来侵扰。
不如就在靠近长城的地方找块合适的地方安置他们,再由朝廷派人前去管理。”
王象乾的思路与皇帝心中所想不谋而合。
这些蒙古人世代生活在草原上,生活习惯与汉人差异极大,指望他们种地几乎不可能。
朱由校也没打算让他们务农。
他们真正擅长的是养马和牛羊,这正是眼下大明紧缺的资源。
羽林军每天所需肉食数量庞大,仅靠现有条件无法支撑。
为此,他已下令禁止从北方购买牲畜。
而这些蒙古人正是最佳的牧养人选。
“元辅的建议不错,但还需稍作调整。”
“请陛下指教。”
“这些蒙古人生来就擅长放牧,尤其在驯养战马方面,我们汉人比不上。”
“因此朕的意思是,把这些部落的牲畜集中起来统一管理。
不仅要给人登记户籍,牲畜也要造册在案。”
“告诉他们,朝廷每年会提供足够的粮食和衣物,保证他们生活无忧。
他们只需专心养马养牛羊即可。”
“这些东西朝廷不会白拿,会按照市价收购,皮毛、奶制品也都一样。”
“等这些事情理顺,还会给他们开辟一条生财之道。”
大臣们纷纷点头,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这事就交给户部来办。”
“诸位还有事要奏吗?没事就退朝了。”
“启奏陛下,臣有事上奏。”
朱由校转头一看,说话的是六科的一名官员,他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名字。
“讲。”
今日难得举行一次朝会,谁不想抓住机会开口,毕竟谁也不知道下一次朝会要等到什么时候,更没人指望能在乾清宫被召见。
“启奏陛下,臣听说陛下有意兴办学堂,不知是否属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