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技艺类学科。
这些,是即将展开的各项改革所必须依靠的基础。
这一切,都是通向“工业之变”
的必经之路。
后世有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
,如今要推动工业变革,也必须先积累技术、振兴商业、解决百姓生计问题。
而这些,绝非朝夕之间便可达成。
尤其是生产劳动方面的积累,需要长时间的展与沉淀。
说实话,大明虽未彻底落后,但已经开始落后于世界的步伐。
如今在许多方面,已不再领先西方。
朱元璋的“重农抑商”
政策贻害深远。
尽管初衷或许可取,但最终并未改变农民的处境,他们依旧被束缚在土地之上,沦为权贵的附庸。
大明对海洋的重视远远不足,长期实行半封闭政策。
民间不得出海,虽有禁令,可官方也并未借此开拓财源,错失良机。
结果,海上的利益反倒被沿海的私商占据,像李旦、郑芝龙这类人,便趁势崛起,成为海上豪强。
如今,西方的“工业之变”
尚未全面展开,大明尚有近三十年的窗口期,仍有机会领先世界。
大明的资源与底蕴,远非他国所能比拟。
但万事开头难。
朱由校对这些事务了解有限,只能尽己所能,为天下人营造一个机会与环境,指明方向,其余的只能看天下人的选择。
成败与否,就看这一搏。
这些理念,在这个时代看来,简直是旁门左道。
读书人普遍认为,只有读圣贤书、通四书五经,才是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