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将领匆匆回报:
“少司马、将军,鞑子退了!”
李兴冷声道:“不过是吃了一记闷亏,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
传我命令,全军不得松懈,弓箭火药备足待命!”
短短一轮冲锋,脱里海便折损近千骑兵。
他心痛不已,蒙古兵力有限,如此消耗,即便胜了,也是惨胜。
可若就此撤兵,他又难堪颜面。
如此伤亡却无战果,回去后如何交代?大汗或许不责,其他部族领定会借机打压自己。
他准备再试一次。
若有攻下城池的机会,就全力一搏;若无胜算,便立即撤军,保存力量,以求稳妥。
他再次派出两千骑兵,分散成三路,试探明军的防守弱点,打算找到突破口后,一举拿下那座破旧的土城。
城头上的明军见敌军又至,也不再隐藏实力,弓箭火器齐。
他们火药充足,根本不怕消耗战。
“放!”
明军的多管火枪齐射时如同鞭炮炸响,噼里啪啦,虽精度不高,但火力密集,足以压制敌军。
尽管蒙古骑兵已分散得很开,仍有不少人中弹落马。
杨嗣昌站在城头,看到敌军分散之势,心中一动。
若有千精锐骑兵在此,便可趁势出击。
可惜他所率部队除了一队夜不收,其余全是步兵,只能凭城坚守。
李兴察觉杨嗣昌神色紧张,知道他在为何事烦恼。
他自己也在思考对策,忽然灵机一动,有了主意。
“少司马,末将有一计,可诱敌深入,再创重击!”
“哦?你有何妙策,快说!”
李兴答道:
“西面城防最弱,我们可以假装支撑不住,让敌人看到胜算。”
“等他们入城,我们便可在城中设伏,围而歼之。”
杨嗣昌略一思索,说道:
“此计虽好,但风险极高。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城墙,一旦城墙失守,平原上我们难以立足,连退路都难保。”
“末将明白,少司马可还记得流光神机箭?皇上曾说过,那是克制骑兵的最佳利器!”
杨嗣昌是个有抱负的人。
虽已官至兵部侍郎,但他志在更进一步,目标是入阁为辅。
倘若此战得胜,不仅朝中非议可止,他的地位也将更加稳固。
为了前程,他也愿意冒一次险。
“好,就按你的计划办,去准备!”
李兴听后喜形于色,拱手道:
“请少司马放心,末将亲自部署。”
脱里海原本已准备撤军,因明军防守滴水不漏,找不到破绽。
正要下令收兵时,一名骑兵飞奔而来。
“报!
西面明军快撑不住了!”
脱里海顿时精神大振,长生天果然眷顾自己。
他立刻调兵遣将,亲自赶往西面。
到了战场一看,果然城头火力减弱,战机已现。
他迅组织兵力,准备破城。
“杀进城去,一个不留!”
他先派三千骑兵突入,自己率主力随后跟进。
蒙古骑兵迅逼近城门,木质的城门在猛烈冲击下很快被砸开。
敌军顺利进城,一名百户长立即向脱里海报告:城破了。
脱里海久经沙场,心里却泛起一丝不安……这也太顺利了?
即便这里守军不多,可明军主将难道毫无察觉?竟连一支援兵都没有?
正当他心生疑虑时,城内忽然传来阵阵巨响,那声音他再熟悉不过……“万人敌”
炸药的轰鸣!
他立刻高声嘶吼:
“这是明军设下的圈套,快撤!”
可一切都晚了,三千骑兵大多已深入城中,正落在李兴精心布下的陷阱里。
李兴早已在主街布置好流光神机箭,正面迎击入城的蒙古骑兵。
他还调来二百名重甲兵,整齐列阵,举盾而立。
街道两旁的民居屋顶上,埋伏着数百名明军。
为重创敌军,每名伏兵手中都握有“万人敌”
。
只等蒙古骑兵挤满街道,立刻倾泻而下,炸得人仰马翻!
“放!”
流光神机箭在极近距离开火,威力惊人。
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