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王体乾已经回京了!”
王朝辅上前禀报。
“老国公,羽林军就暂时交给你统管,以后就按这个方式训练,武器和盔甲朕马上安排。”
“陛下放心,臣定不负所托。”
张维贤此刻内心澎湃,没想到张家自先祖张玉、张辅之后,还能再次追随陛下征战四方,真是祖上有灵。
“王朝辅,回宫。”
朱由校翻身上马,疾驰而去,身后跟着一千多名羽林军和锦衣卫。
……
内阁
“辅臣,辽东急报,努尔哈赤再度大举入侵,蒲河已失,沈阳危急!”
兵部尚书张鹤鸣接到消息后异常激动,熊廷弼又败了,这次他总算能光明正大地上书弹劾,一定要把他赶出辽东,换袁应泰上位。
韩爌与刘一燝看过奏报后便知熊廷弼气数已尽。
从大朝会上皇上的表现来看,这分明是个急于求成、昏庸无道的君主。
只要他们把火点起来,就等着看热闹。
若皇上执意要保熊廷弼,那火势更可烧到他头上。
在他们看来,朱由校太过分了,竟敢无视士大夫阶层,这次也该让他尝尝苦头。
“请张公回去后邀诸位同僚来老夫府中议事,这一次,绝不能再输给陛下。”
韩爌语气平静,却透着胜券在握的信心。
朱由校也正快马加鞭赶回宫中,心中迫不及待,准备召见太祖皇帝留下的孝陵卫。
……
皇宫
夜已深,朱由校风尘仆仆地赶回乾清宫,立刻下诏召孝陵卫指挥使入宫,他已经等不及了。
“臣孝陵卫指挥使周兴武叩见陛下,恭请圣安。”
看着眼前魁梧的汉子,朱由校心中欢喜,这支军队可是大明最忠诚的力量。
“朕安,平身。”
周兴武偷偷抬头看了眼御座上的皇帝,怎么和父亲说的不一样?龙袍呢?冠冕呢?穿一身盔甲,更像是爷爷常提起的太祖皇帝!
“爱卿这一路从南到北,感觉如何?有没有遇到什么不公之事?”
朱由校笑着问。
“启禀陛下,臣实在难以启齿。
臣手持太祖爷亲赐孝陵卫令牌和陛下亲笔圣旨,一路通行无碍,但北上途中看到百姓生活艰难,南方尚可,北方许多村落已是一片荒凉。”
朱由校心里明白,小冰河期一到,这样的情况只会更加频繁。
他虽无奈,却仍想尽力扭转局面。
“你一路辛苦了,今晚先好好休息,明早随朕一同上朝。”
孝陵卫已到,眼下白杆兵与戚家军还未召回,事务繁杂,朱由校一时难以顾及所有,眼下最要紧的是整顿军力。
“传魏忠贤与许显纯觐见!”
……
“这次必须让熊廷弼离开辽东,诸位明日一同上殿力谏。
无论陛下是否愿意保他,此人绝不能再留在边关!”
兵部尚书张鹤鸣语气坚决。
他担心上朝时众人底气不足,因此一再重申。
“唉,只叹当今圣上年幼,不明朝政。
如今更是搬到军营住了,陛下乃九五之尊,怎可日日与粗人混在一处。”
一位言官愤愤不平地说道。
“没想到我大明又出了一个武宗,陛下连朝会都不理了。
我和刘公多次上书,请再选一人入阁,可至今毫无音讯。”
韩爌心中不快。
如今内阁仅剩他与刘一燝两位大学士,他本意是推刘一燝为元辅,自己则顺理成章坐上次辅之位。
可皇帝毫无动静,急得他如热锅蚂蚁。
“先帝当年对我等何等信任,却被那方贼子勾结内廷害死。
陛下居然允许那方贼子告老还乡,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越来越多的人对朱由校失望,甚至开始怀念那位在位仅一个月的皇帝,只因那位皇帝真正信任他们。
众人曾以为清明朝政近在眼前,可惜、可惜。
“诸位记住,明日两件事必须完成:一是逼走熊廷弼,二是务必再推一名内阁辅臣,否则必误国事。”
刘一燝当然也想做元辅。
那可是位极人臣的权位,谁能不动心?
……
“魏忠贤,你明日亲自去民间找一批匠人,不管是打造兵器、火器,还是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