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一向不问外事,朱由校早有预料。
但他也清楚,后宫终究不能真正托付于人,不管是谁,他只相信自己。
他说:
“朕想请太妃移居慈宁宫,执掌太后印,代为管理后宫。”
刘昭妃听后,轻轻点头:
“皇上放心,后宫不会出乱子,皇上安心处理朝政变是。”
朱由校微笑:
“那朕明日便在朝会上下旨,封太妃为太妃位,即刻入住慈宁宫。”
“朕尚有要务,先行告退。”
刘昭妃欠身行礼,语气温和:
“皇上慢行。”
---
皇宫的清查持续了整整三个时辰,直至夜色降临才结束。
数千名太监宫女跪在空旷的广场上,鸦雀无声。
朱由校立于高台,目光冷峻,只说了一句:
“杨寰,动手。”
当晚,宫中血雨腥风,数百名宫人被当场杖毙。
这些人中,有与外臣私通者,有残害皇子公主者,亦有如王安般左右逢源、背主求荣之徒。
一场大清洗,皇宫终于“干净”
了。
---
奉天殿
大朝会即将开始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俯身叩拜,齐声高呼。
天启帝朱由校端坐龙椅,语气平静道:
“起身。”
群臣缓缓站起:
“谢皇上。”
这是朱由校第二次临朝,若不算登基大典那次,这算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上朝。
“王朝辅,宣旨。”
王朝辅快步上前,展开圣旨朗声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郑皇贵妃与李选侍二人勾结作乱,谋害先帝,胁迫朕躬,图谋掌控朝局。
今李选侍已在先帝灵前杖毙,郑皇贵妃悔过自新,因其早年亦受李选侍蒙蔽,属无心之过,现自愿为神宗皇帝守灵以赎己罪。
涉案宫人太监均已正法!”
王朝辅又从身旁小太监手中接过另一道圣旨,继续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后宫无主,致生李郑之乱。
为防此类事再度生,今尊神宗遗妃刘昭妃为宣懿太妃,掌太后印信,迁居慈宁宫,统摄后宫诸务。”
百官听罢,纷纷高呼“皇上圣明”
。
但东林一派并不满意。
他们原计划借李郑之事与皇上出宫一事施压,迫使皇上让步放权。
谁知皇上早已处置妥当,如今只是知会他们一声,连圣旨都已下达,必定是方从哲所为。
其中最焦急的莫过于兵科都给事中杨涟,他恨不得立刻冲出殿外与皇上当面辩理。
“众卿可有要事上奏?”
朱由校话音刚落,杨涟立即出列:
“臣启奏皇上,臣有本奏,臣要参劾辅方从哲!”
朱由校未料他们率先对方向哲下手,暂且静观其变。
方从哲听闻被弹劾,神色不变,似早已预料此事。
“臣参方从哲三大罪:其一,勾结郑皇贵妃与李选侍,合谋加害先帝。
其二,勾结地方大员,纵寇自重。
其三,把持朝政,任用亲信!”
朱由校听后,心中暗笑,没想到他们竟列出三条大罪。
“嗯,卿家细细说来。”
杨涟躬身继续道:
“第一大罪:当年先帝病重之时,内侍崔文升呈上一偏方,服后先帝吐泻不止,一夜竟如厕三十余次,致使病情加重。
臣怀疑此乃毒药!
崔文升不过一介小宦,即便略通医术,岂能胜过太医院诸位御医?再者,李可灼又献所谓仙丹,先帝服两粒后竟骤然崩逝。
若世上真有仙丹,何来无人长生?身为辅的方从哲岂会不明此理?而此二人皆由方从哲亲自引荐入宫,臣疑其心怀异志!”
“第二条大罪:方从哲与熊廷弼暗中勾连,侵吞辽东军饷。
先帝曾拨银二百万两,用于补九边及辽东将士饷银。
可不过才过去十天,熊廷弼又上奏请求再拨饷银。
而前后放军饷一事皆由方从哲一手操办,这里面必然有猫腻。
两人必定是串通一气,中饱私囊!
更甚者,熊廷弼镇守辽东两年多,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