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军队,便是触了所有士大夫的眉头。
“皇上说三天后开大朝会,到时自会说明。”
内阁辅方从哲语气平淡地回应。
“皇上昨日离宫,恐怕与军伍脱不了干系,不然也不会遮掩。”
御史冯三元语气坚定。
中书舍人汪文言点头附和:
“说得是,只怕等大朝会之时,一切早已定局。
我们得在皇上动手前先制人,才算是良策。”
众官员纷纷点头称是。
吏科都给事中魏大中咬牙说道:
“再这样下去,又是一个武宗皇帝。”
众人一听,心头更紧。
再来一个武宗,谁能受得了?
内阁次辅刘一燝开口:
“现在大家还是先回去,三天后朝会,届时一齐上奏,眼下只能再等三日。”
“刘公所言极是,也只能如此。
届时我定第一个出面。”
御史杨涟说道。
值房中的大臣陆续散去,都等着三天后的大朝会,向皇帝难。
……
南京
明孝陵
王体乾一路奔波,终于赶到,却被守陵士兵拦下。
“你是谁?这是太祖皇帝的陵墓,再靠近一步,格杀勿论。”
士卒语气凶狠。
王体乾也火了,怒斥:
“瞎了你的狗眼,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你也敢如此放肆?”
那士兵更怒,拔刀而出:
“管你是什么狗屁太监,这里是孝陵,再啰嗦一句,看我不砍了你。”
王体乾心头一紧,没想到碰上个愣头青。
自己孤身一人,还是先留着命回去办事,再计较也不迟。
“咱家是来传圣旨的,快去叫你们主事的出来接旨。”
两名士兵一听“圣旨”
二字,立刻跪地,一人飞快跑进陵内。
王体乾没想到,刚刚还凶神恶煞的两人,一听到圣旨就软了,心想早知如此,刚才也不必硬撑。
不一会儿,陵内冲出一队人马,个个高大健壮。
为之人看到王体乾手捧圣旨,飞步上前,跪地高呼:
“臣在此听旨!”
王体乾展开圣旨:
“孝陵卫指挥使接旨!”
“臣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国势艰难,辽东军备疲弱,九边重镇武备松懈,建奴屡次入侵,朝中亦有动荡之象。
特命孝陵卫指挥使即刻北上,保卫京师。”
“臣领旨!”
指挥使起身,转头对身旁一名将领下令道:
“李松平,马上去集结部队!”
随即他又对身后的人高声下令:
“经历司留在孝陵值守,其他人立刻回营,整理装备,准备出前往京城!”
众人齐声回应:
“遵命!”
很快众人便各自散去,只剩下王体乾一个人愣在原地。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被彻底忽略了,连一句客套话都没有,气得脸色铁青。
“你们这群兵痞,等到了京城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王体乾低声咒骂。
其实这些人心中根本没把这个太监当回事,别说他了,就算是内阁的大臣来了孝陵,也未必有人买账。
孝陵卫是建文帝按照太祖朱元璋的旨意设立的,专门负责守卫孝陵。
当时从凤阳选调了李、周二姓族人组建而成,是最为信任的亲军。
此外,还从各地精挑细选了五百名久经战阵、作战勇猛的老兵担任教官。
这支军队不归五军都督府统辖,也不受兵部节制,只听皇帝的诏令,没有皇命,他们连孝陵大门都不会踏出一步。
凤阳的李、周两姓世代守护孝陵,已经两百多年,孝陵卫与经历司总兵力共五千六百人。
作为与锦衣卫同等级别的亲军,虽然两百年后大明各地卫所早已名存实亡,但孝陵卫却依旧保持完整,因为他们的特殊地位无人敢动。
孝陵卫迅完成集结,只留下经历司两百人和四百士兵继续留守,其余五千人即刻出赶往京城。
……
南海子
天色渐暗,朱由校满头大汗地走进自己的军帐,开始卸下铠甲。
他今天一整天都在这里练习骑马,还专门向一些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