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欺瞒王公公,小人此来,只为接取大皇帝圣旨,并听候公公调遣。”
“你怎知陛下有旨,咱家有令?”
王朝辅反问一句,语气平静,却在阿海来意料之中。毕竟他曾多次进出大明京师,也在御前奔走过一阵时日。
“陛下派公公亲临此地,绝非仅为安抚慰问。公公又何必明知故问?小人一心向主,唯皇帝马首是瞻。”
王朝辅闻言凝视他片刻,目光深邃,随后淡淡说道:
“你的确聪敏,竟能窥得一二。但咱家提醒你一句:莫因眼下得宠,便自作聪明,逾越本分。”
“公公教诲,小人铭记于心。”
阿海来听见那番话,心头不由得一紧,隐隐浮现出几分不安。
......
京师的夜色渐浓,慈宁宫灯火通明。
朱由校今晚破例前来,陪年迈的刘太妃共进晚膳。平日朝务繁重,能如此闲坐片刻,实属难得。
席间饭菜清淡,气氛却并不轻松。
“听说前些日子,皇帝又下令抓了不少大臣,都关进了锦衣卫的大牢。”刘太妃轻声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
朱由校向来不拘礼节,允许多人同桌言谈,不像从前,连坐在一起吃饭都是禁忌。
他觉得,家人团聚,总该有些烟火气,说说话,拉拉家常,才不至于形同陌路。
可今天的话题,明显触到了他的底线。
他缓缓放下碗筷,用布巾擦了擦嘴角,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
“这是朝廷的事,太妃知道便罢了。但还请莫要多言,别忘了祖宗定下的规矩。”
刘太妃微微低头,语气依旧坚定:“本宫岂敢忘祖训?只是不忍见皇帝手上血迹渐重。”
“并非干涉政局,只愿皇帝以仁心治世,待臣下宽厚几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哪怕有错,也宜宽恕,少用刑罚。”
“唯有如此,人心才会归附,江山才能稳固。”
“汉文帝废除肉刑,唐太宗广纳谏言,皆为明君典范。若皇帝能效仿一二,大明何愁不能复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