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早已查得七七八八。
林渊现在拿出来,无非是新瓶装旧酒,再表一次忠心。
陈光看得意兴阑珊,心中对林渊的评价又低了几分。
看来,这小子也不过如此,黔驴技穷了。
就在他准备将报告合上,扔进碎纸机时,他的目光,不经意地落在了其中一条烂账的附件上。
那条烂账的内容是关于一笔高达十八万元的“档案数字化技术咨询费”
,支付给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科技公司,而这家公司在收款后不到三个月就注销了。
报告的正文里,林渊用很客观的语气写道:“该笔费用审批流程异常,且未能提供任何实质性的技术咨询服务成果,存在资金套取嫌疑。”
这本是杨坤众多罪状中,毫不起眼的一条。
但坏就坏在,林渊在报告的这一页,附上了一张原始单据的影印件。
那是一张黄的、充满了年代感的付款审批单。
陈光的目光,就像被磁石吸住的铁屑,瞬间凝固在了审批单的最下方。
在“经办人”
和“财务科长”
的签名之上,有一个“分管领导审批”
的栏目。
那个栏目里,龙飞凤舞地签着一个名字。
那个签名,陈光熟悉到不能再熟悉。
因为在过去很多年里,这个签名曾经无数次地出现在他不想亲自出面的文件上。
王立。
他曾经最信任、最得力的秘书。
一个专门为他处理各种“湿活”
,如今早已被他安排到外省某个国企里安稳“养老”
的人。
而审批的日期,显示的是七年前。
那时候,陈光刚刚从市委办公厅调任副市长,分管的领域里,短暂地包含了档案、史志这类文化单位。
一股寒气,猛地从陈光的尾椎骨,一路窜上了天灵盖。
他全身的血液,仿佛在这一瞬间被冻住了。
他终于明白了。
这根本不是什么自查报告!
这是一封战书!
这是一份由林渊精心准备,借着审计局的手,堂而皇之地递到他办公桌上的……一份罪证!
林渊没有直接说这笔钱和他陈光有关。
他甚至没有在报告里提及王立这个名字和陈光有任何关联。
他只是把一块石头,一块看似不起眼的石头,轻轻地放在了那里。
他知道,别人或许看不懂,但陈光自己,一定看得懂。
他知道,审计局的孙局长或许会因为恐惧而不敢深究,但这份报告既然已经递了上来,就成了白纸黑字的档案。
只要有心人想查,顺着王立这条线,就一定能挖出点什么。
这是一种阳谋。
一种让你明知道前面是陷阱,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往下跳的阳谋。
因为报告已经摆在了这里,摆在了市委市政府的案头。
他陈光如果压下去,就是做贼心虚。
如果让下面去查,那把刀就等于握在了林渊的手里,他想什么时候捅过来,就什么时候捅过来。
“叮铃铃——”
桌上的红色电话机,在此刻不合时宜地尖锐响起,将陈光从冰冷的震惊中唤醒。
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省调查组那边的一个“朋友”
。
他颤抖着手,按下了免提键。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焦急而压抑的声音:“市长,不好了!
青阳县那边……顶不住了!
那个李建军,化工厂的老板,刚刚开始交代了!”
陈光的大脑“嗡”
的一声,一片空白。
屋漏偏逢连夜雨。
他还没从林渊这份“报告”
的震撼中回过神来,老家的防线,竟然也在这时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他呆呆地看着桌上那份报告,看着王立那个刺眼的签名,又听着电话里李建军“交代”
的消息,两条看似不相干的线索,在他脑海中猛地串联了起来!
一个可怕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劈开了他所有的侥幸。
林渊……
他举报青阳县的化工厂,根本不是为了什么家乡的绿水青山!
他掀起这场风暴的真正目的,从一开始,就是冲着自己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