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暑期档。
正在忙碌《三体》拍摄的方元,收到了聚光灯影业传回的消息。
如今的他,已经很少理会聚光灯影业的事。
而汤姆·罗斯曼他们,如果不是太过重要的事,也不会打扰他。
但这一次不同。
关乎到《刺客信条》的上映。
这部改编自游戏,纳入KCU世界观的大制作,已经定档今年暑期档。
同时,也是方元在聚光灯影业拍的最后一部电影。
《复仇者联盟》不算。
“你是说,他们不愿意再提供更多的排片?”方元手中拿着电话,眉毛一挑。
就在刚刚,汤姆·罗斯曼告知了他《刺客信条》在北美发行的问题。
说实话,这倒是方元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因为在他看来。
以现在六大和聚光灯影业的合作关系。
应该会帮忙挡住他离开好莱坞造成的问题。
可如今事实告诉他。
他的推断有误。
不过具体的缘由,方元也能猜到。
聚光灯影业如今确实跟六大有很深的合作关系。
但这并不包括,聚光灯影业自已的项目。
很遗憾。
KCU系列作品,就属于这个范畴。
只要不涉及MCU、DC电影宇宙、怪兽电影宇宙,六大又怎么会帮忙呢?
他们甚至乐于看到聚光灯影业陷入困境。
这样一来。
他们就能更好的进行控制。
即便是间接控制。
也足以摄取到更多的利益。
“看来,还是我太天真了。”方元颇有些感慨。
根据汤姆·罗斯曼诉说的情况。
这次甚至连阿兰·霍恩都非常沉默。
要知道,阿兰·霍恩可是一直都非常欣赏他。
不过这也很合理。
人家欣赏自已,又不代表欣赏聚光灯影业。
所以,束手旁观并不奇怪。
“方总,现在怎么办?《刺客信条》的开画排片都不足3000块银幕,后续各大院线说不准还会继续减少排片数量。”汤姆·罗斯曼略带忧虑的声音传来,“另外,我还担心后续我们公司的电影,会不会同样……”
话未说完,但方元已经听明白了汤姆·罗斯曼的担忧。
仅仅只是《刺客信条》一部影片出现问题,这个其实没什么。
毕竟现在的聚光灯影业,已经不是曾经那个,只靠一部电影的小制片厂了。
关键是后续公司拍摄制作的电影,如果都会遇到《刺客信条》的情况,那才叫问题。
并且,这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
毕竟各大院线做出这样的行为,或许并不是出自他们的本意。
因为现在整个好莱坞,乃至全球电影行业,谁不知道。
方导出品,必属精品。
基本就没有亏的时候。
票房有极大保证。
可要是来自上面的压力,他们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做出些样子。
或许,这也是为何《刺客信条》还能勉强有2000多块开画银幕的原因。
赚钱嘛,不寒颤。
好莱坞的胆子一直都非常大。
有时候甚至连华尔街的投资都敢坑。
他们或许会为一时的压力而做出妥协。
但该赚的钱,还是得赚。
最多就是维持低限量排片,将档期拉长。
这就是好莱坞和国内电影市场的不同之处了。
只要是签约的影片,随时随地都能再次上映。
并且,根据阶梯分成规则,院线方反而能赚得更多。
不过对于聚光灯影业而言。
盈利周期拉得这么长,实际是亏的。
并且对于营销宣传来说,也非常尴尬。
“这样吧,你过段时间让《刺客信条》的主演来我这边。”方元完全看不出任何焦急的神色,十分平静地对汤姆·罗斯曼说道。
“嗯?这……”汤姆·罗斯曼有点小懵。
他不是傻子。
很快便听懂了方元的意思。
很简单。
方元其实是让他们,放弃《刺客信条》在大漂亮的宣传。
然后将宣传重心,放在东方。
可这种方式,真的行吗?
汤姆·罗斯曼心中带着些许疑虑。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很多时候最重要的,其实并非电影本身的质量,或者卡司阵容。
真正重要的,是档期和宣发。
档期这方面就不用多说了。
宣发的侧重,很大程度能影响一部影片的前期票房,乃至最终票房。
就这么说吧。
如果宣发投入够多,甚至能让一部超级大烂片拥有上亿美元票房,单位美刀。
当然,成本和营收是否能平衡,那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所以,方元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