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地按上了自己的指印。
拿到钱,又确认了明天还继续收之后,小荷娘和铁蛋娘便千恩万谢地告辞了。
顺子娘却没急着走,帮着周氏等人一起,将自家和那两家送来的蘑菇搬到院子里,开始分拣、摊开在干净的席子上晾晒。
院子里顿时忙碌起来,妇人们手脚麻利,有说有笑,充满了收获的喜悦。
舒玉看着这满院的蘑菇,正琢磨着怎么处理,就见顺子满头大汗地跑进了院子,身后还跟着一对儿陌生的年轻夫妻。
那男子约莫二十七八岁,皮肤黝黑,身材结实,穿着一身打着补丁但浆洗干净的短褂,肩上挑着两个沉甸甸的大筐,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他身边的妇人同样穿着朴素,背着个大背篓,面容和善,眼神清亮。
“娘!
舅舅和舅母来了!”
顺子高声喊道。
顺子娘连忙站起身,在围裙上擦了擦手,笑着对舒玉介绍:“玉丫头,这就是我娘家哥哥陈兴,这是我嫂子王氏。”
陈兴放下担子,对着舒玉憨厚地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小东家。”
王氏也腼腆地跟着叫了一声。
“陈叔,婶子,你们辛苦了。”
舒玉笑着打招呼,目光落在那些筐子上,心里暗暗吃惊,陈家怕是中午才收到的消息,这量可真不小!
陈兴挠挠头:“不辛苦,不辛苦。
听说杨家收蘑菇,山里别的不多,就这个还凑合,我们就多弄了点。”
顺子娘帮着把筐里的蘑菇倒出来。
好家伙!
品相极佳!
基本都是未开伞的上等货和少量中等货,肉厚肥嫩,收拾得比顺子家送来的还要干净整齐!
“陈叔,你们这蘑菇采得真好!”
舒玉由衷赞道。
陈兴却摆摆手,在院子里看了一圈:“山里了就这个长得好。
当家的不在,钱明天再算也一样。”
顺子娘捅了捅哥哥的胳膊,笑着低声道:“哥,这就是当家的!
钱都是玉丫头刚才给我们现结的!”
陈兴和王氏都愣了一下,惊讶地看向舒玉。
这么点大的娃娃,就能当家做主、管钱算账了?
舒玉笑了笑,没多解释,直接对顾九说:“九姐姐,上称吧。”
“上等蘑菇,二十斤整;中等,十六斤;下等……四斤半,按四斤算吧。”
顾九一边看秤,一边口述。
“上等二十斤,计一百文;中等十六斤,计六十四文;下等四斤,计十二文……总计一百七十六文。”
舒玉记着张飞快地算出了结果。
就在顾九准备称王氏脚边最后一筐蘑菇时,陈兴却伸手按住了筐沿:
“这筐不用称了。”
舒玉疑惑:“怎么了?”
陈兴认真地说:“这筐是送给你家吃的。
多谢你家肯收我们的蘑菇,这点心意一定得收下。”
“那怎么行!”
舒玉立刻拒绝,“一码归一码,该多少就多少!”
陈兴却异常坚持,大手死死按住筐子,态度有些强硬:
“丫头,你听叔的!
这山里的东西,不值啥,就是点心意!
你们要是不收,这蘑菇……我们就不卖了!”
他媳妇也在一旁连连点头附和。
他这话说得诚恳又带着点执拗,让舒玉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她看看顺子娘,顺子娘也冲她点点头,示意她收下。
舒玉无奈,只好妥协:“那……那就谢谢陈兴叔和婶子了。
不过,下不为例啊!”
她按已经称好的结算给陈兴,一共是一百七十六文。
让舒玉有些意外的是,陈兴接过钱后,竟然拿起舒玉放在一旁的炭笔,在账本上自己的名字旁边,工工整整地写下了“陈兴”
两个字!
虽然笔画有些生涩,但结构端正,显然是真的会写几个字!
“陈兴叔,您认字?”
舒玉惊讶地问。
陈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年轻时跟村里一个老童生学过几天,会的不多。”
这时,王氏也将自己背篓里的蘑菇都倒了出来。
令人惊喜的是,背篓底下还有一小包晒得干爽的黑木耳和几把捆扎整齐的干蕨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