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那就好。
价钱嘛你来定!”
“我家集上的白面肉包子卖8文一个,15文两个。
您做喜事,就按6文一个算,讨个吉利。
合计18oo文。”
“我可以先付你一两银子的定金,剩下的等你送包子过来的时候再结。”
“我丑话说在前头,要是送来的包子晚了或是味道有问题,我可不付尾款啊!”
李老爷一边掏银子一边慢悠悠的说道。
杨大川接过银子,心里激动得不行。
这可是一笔大生意啊,做成了,家里就能过个好年了。
他强装镇定,说道:
“多谢李老爷照顾我们的生意,我们一定把包子做好,让您满意。”
从李财主家出来,杨大川一路小跑着往家赶。
他恨不得立刻飞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
杨大川攥着银子往家跑时,杨老爹正蹲在院门口愁——小孙女蔫得像霜打的茄子,任他怎么逗都提不起精神。
“毛毛,跟阿爷去后山捡柴火?”
“走不动呀~”
“阿爷给你编蚂蚱笼?”
“不要,冬天哪有蚂蚱……”
杨老爹人老成精,哪能看不出舒玉在敷衍,烟锅敲得门槛梆梆响。
他摸了摸舒玉的头,说:
“走,阿爷带你去后山转转。”
舒玉本不想去,但又不想扫了阿爷的兴。
被拽着往山上走时,满脑子还是昨夜梦见的妈妈和妹妹。
杨老爹兴致勃勃地给舒玉介绍着山里的各种作物。
“毛毛,你看这是野荠菜,春天的时候,挖回去包包子,可香了。”
“这是山核桃,到了秋天,打下来,砸开,里面的核桃仁香喷喷的,可好吃了。”
舒玉一开始只是敷衍地应着,可渐渐地,她被杨老爹的话吸引住了。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要在这个世界生活好几十年,这些很可能就是她安身立命的根本了。
她开始认真地听了起来。
杨老爹撩开枯藤,指着一簇嫩生生的野蒜苗说:
“这是山蒜,南路有人叫小蒜……”
她瞪大了亮晶晶的双眼。
“这叫虎杖,嫩的时候撅下来泡咸菜好吃的很”
老头用烟斗拨开积雪,
“那边是野花椒,秋里摘来炖肉香得很”
舒玉的绣花鞋突然陷进泥坑,惊起只五彩斑斓的野鸡。
老头子哈哈大笑:
“瞧见没?开春这沟里能摸鱼,夏至那片坡上采蘑菇”
听着杨老爹的描述不知不觉间,舒玉心头的郁气也慢慢散去。
杨大江脚步匆匆一进门就大喊:
“阿娘,阿娘,我回来了!”
屋里却没有人回应。
元娘隔着窗户说道:
“大江哥,阿娘和大川、秀芝去县里了,还没回来呢。
阿爹带着毛毛上山了。”
“啊?他们去县里还没回来?”
杨大江有些错愕,不过他很快又兴奋起来,对元娘说:
“媳妇,你们村的李财主要3oo个肉包子,6文一个,一共18oo文,还付了一两银子的定金呢!”
“真的?太好了!”
元娘也高兴地说道,
“阿娘走的时候说去秀芝家送了节礼还要再买些年货,回来怕是不早了!”
“大江哥,要不你先把面搬来东厢,我给和好了先着?”
“额……”
杨大江想起了过门之后元娘蒸的死面馒头,一脸的黑线。
几番踌躇开了口
“这量太大,你还在月子里呢。
使不得力气。
我这就去借里正家的骡车,去县城找他们。”
元娘想到自己的厨艺,也有些后悔提出要和面,险些要砸了自家的招牌。
终于,在城门口,杨大江看到了杨大川他们的骡车。
他连忙迎上去,喊道:“
阿娘,可算找到你们了!”
杨大川听到喊声,停下骡车,看到是杨大江,奇怪地问道:
“大哥,你怎么来了?”
杨大川气喘吁吁地把和李财主谈生意的事情说了一遍。
颜氏手里的盐罐子差点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