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都埋头国内治理,改良的水稻小麦让国民再也没有饿死的担忧,他开始重视起民众的教育问题。
弘昭并不认可愚民政策,再加上他连连征战急需地方治理人才,所以他兴修学堂,下令十岁前不管男女皆要入学,在这期间脱颖而出的聪明人,将会给予诸多奖励,这些奖励足矣让一个家庭从贫困跳到小康,这让底层人趋之若鹜,也让弘昭将人才一网揽尽。
这十年,大清的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全方面高展。
景隆4o年,弘昭7o岁,但身体依旧强健,他的嫡长子也已经47岁,眼见着便要在太子一位上坐到死。
弘昭打不动仗了,但他手底下却不缺将才,他派出众人出使各大洲,并让他们“拜访”
各国,一圈下来,大清有了许多殖民地,遍布各大洲。
这一生,他觉得自己无憾了,在他死时,大清已经成为了日不落帝国。
景隆72年,弘昭1o2岁,作为有名的长寿皇帝,他的生命终于走到了终点,此时,他的太子已经先走一步,所以他立了太子的嫡长子为皇太孙,最后由皇太孙继位。
得意于景隆皇帝的英明,以及就算老了也没有昏庸,大清拥有了厚实的底蕴,稳稳当当地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是各国的领头羊。
三百年后,在时代洪流下,大清皇室逐渐掌控不了局势,但凭借着景隆皇帝的威望与后手,大清帝国转为华清帝国,国体由封建帝制转为了君主立宪制,景隆一脉的帝位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