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廷烨一旦做了决定,行动便极为迅利落。
他深知明兰对此行的期盼,也明白扬州之行并非简单的游山玩水,需得提前妥善安排,方能确保行程顺利,也让明兰能如愿以偿,不留遗憾。
次日,顾廷烨便着手开始部署。
他先是亲自入宫面圣,以“陪同夫人归宁祖籍,祭扫先茔”
为由,呈请告假两月。
皇帝素知顾廷烨勤勉,且对其颇为倚重,闻听此请,虽觉略有些意外,但念及其功勋卓着,近年来确也少有休憩,加之此事关乎孝道人伦,便欣然准奏,还特意赏赐了些路上用的仪仗和物品,以示恩宠。
得了圣旨准允,顾廷烨心中大定。
回到府中,他立刻召来府中最为得力的内外管事,以及自己麾下两名沉稳干练的亲信将领,详细吩咐南行事宜。
行程路线是要考量。
从汴京至扬州,路途遥远,水陆皆可通行。
考虑到明兰身体虽已康复,但终究不宜过于劳顿,且此行重在安稳舒适,而非赶路,顾廷烨最终决定以水路为主,陆路为辅。
他命人仔细勘察运河航道情况,选定最为平稳安全的官船,并提前与沿途重要码头的官员打好招呼,确保船只停靠、补给皆无阻碍。
陆路段则挑选最为平坦宽敞的官道,准备好宽敞舒适的马车,并选派经验丰富的车夫和护卫。
“此行一切以夫人安稳舒适为重,行程不必赶,宁可慢些,也要确保夫人不至疲惫。”
顾廷烨对负责行程安排的管事再三叮嘱,“船只、车马务必检查妥当,一应起居用度,皆按府中最高规制准备,不得有丝毫马虎。”
安全护卫更是重中之重。
顾廷烨亲自点选了两队精锐护卫,一队明哨,负责沿途仪仗与外围警戒;一队暗卫,混迹于仆役随从之中,时刻关注四周动静。
他将护卫调度之权交给了那两名亲信将领,严令他们务必确保万无一失,尤其是在人员复杂的码头、城镇停留时,更需提高警惕。
府中内务,则交由几位跟随明兰多年、极为可靠的老嬷嬷和管事娘子共同打理。
明兰也将丹橘等几个最贴心的大丫鬟带在身边伺候。
一应行李物品,从四季衣物、常用药材、惯用茶具到赠送扬州族人的礼物土仪,皆开始有条不紊地准备起来。
与此同时,顾廷烨也未忘记此行的核心目的——寻根祭祖。
他亲自修书数封,派快马先行送往扬州。
一封是给扬州知府及江都县令的官面文章,告知宁远侯夫妇将至,例行知会,以免地方慌乱,也隐晦地表明不希望过分惊扰地方。
另一封则是写给目前仍在扬州看守盛家祖宅、打理祭田的盛家族人(按辈分算是明兰的远房堂叔盛维一脉)。
信中详细说明了明兰夫妇此行意在祭扫祖坟、探访老宅的初衷,请他们提前做些准备,如清理坟茔、洒扫庭院等,并言明一切费用皆由侯府承担,不必族人破费。
这些细致周到的安排,顾廷烨并未事事都拿来烦扰明兰,只将大致行程与已做的准备告知于她,让她安心。
明兰见他考虑得如此周全,心中既感动又踏实。
她知道,有他在,这趟期盼已久的归乡之旅,必定会顺遂圆满。
随着出日期的临近,明兰心中的期待之情也愈浓烈。
她开始翻阅一些关于扬州风物人情的书籍笔记,想象着那片土地的模样。
她甚至找出了一些祖母留下的旧物,一方绣着扬州风景的帕子,一枚据说产自扬州的玉簪花……这些物件,此刻在她手中,仿佛都带上了故乡的温度。
孩子们得知父母将要南下,都十分不舍,尤其是年幼的,扯着明兰的衣袖问何时归来。
明兰耐心安抚,答应必定带回扬州最好的玩具和点心。
长女已是懂事年纪,知晓母亲此行意义非凡,反而劝慰弟妹,叮嘱父母路上保重。
出前夜,皓月当空。
明兰与顾廷烨并肩立于庭院中,望着天际那轮皎洁的明月。
“侯爷,都准备好了吗?”
明兰轻声问,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顾廷烨揽住她的肩,声音沉稳而令人安心:“万事俱备。
明日一早,我们便出。”
明兰靠在他身侧,望着那轮同样照耀着扬州的明月,心中默默道:祖母,母亲,明兰就要回来了。
回来看看你们曾经生活过的土地,回来找寻盛家和我们共同的根。
这趟迟来了数十年的归乡之旅,终于要启程了。
夜色温柔,未来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