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过去,春日悄然而至。
澄园内的花草抽了新芽,一派生机勃勃。
团哥儿也像这园子里的花草一般,日新月异,茁壮成长。
过了周岁,小团哥儿愈活泼好动。
她早已不再满足于被抱在怀里或躺在摇床里,迫切地想要探索这个广阔而新奇的世界。
她爬得极快,稍不注意,便能从屋子这头飞快地爬到那头,吓得奶娘丫鬟们寸步不敢离,生怕小祖宗磕着碰着。
顾廷烨对此倒是看得开,笑道:“小孩子哪有不磕碰的,摔摔打打才结实。
只要看着别让她撞到尖角、碰到火烛便是。”
话虽如此,他却悄悄吩咐下人,将正房所有桌椅凳角的棱角都用厚厚的软布细细包了起来,地上也铺了厚实绵软的地毯。
这一日,春光正好,明兰身体见好,已能在丫鬟的搀扶下稍稍下地走动片刻。
一家三口便在庭院中的暖榻上晒太阳。
团哥儿穿着大红遍地绣福字的小袄裤,像个年画娃娃,正扶着榻沿,努力地想要站起来。
她吭哧吭哧地用着力,小脸憋得通红,两条小胖腿颤巍巍的,看得人心惊。
顾廷烨就蹲在她面前不远处,张开双臂,眼神里充满了鼓励和期待:“团哥儿,来,到爹爹这里来。”
明兰也在一旁温柔地笑着:“团哥儿乖,慢慢来,别着急。”
团哥儿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看爹爹,又看看娘亲,似乎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她深吸一口气,猛地一用力,竟然真的摇摇晃晃地松开了扶着榻沿的手,像只笨拙又可爱的小鸭子,跌跌撞撞地朝着顾廷烨扑了过去!
一步,两步,三步……短短几步距离,却仿佛耗尽了小家伙所有力气。
就在她身子一歪要摔倒时,顾廷烨长臂一伸,稳稳地将她捞进了怀里,随即爆出畅快淋漓的大笑:“好!
好样的!
爹爹的团哥儿会走路了!”
他将女儿高高举起,团哥儿先是吓了一跳,随即被爹爹兴奋的情绪感染,也咯咯地笑起来,清脆稚嫩的笑声洒满了整个庭院。
明兰在一旁看着,眼角微微湿润。
这寻常百姓家常见的天伦之乐,于他们而言,却是历经生死坎坷后才得来的珍宝,如何不让人感慨万千。
自那日后,学走路便成了团哥儿每日最重要的“功课”
,而顾廷烨则是她最耐心也最乐在其中的“师傅”
。
只要得空,他便会陪着女儿在铺了厚地毯的厅堂里练习。
他摒退了下人,偌大的空间里,常常只有父女二人。
他极有耐心,从不催促。
团哥儿摔倒了,他也不立刻去扶,只鼓励地看着她:“团哥儿自己站起来,爹爹在这儿呢。”
小团哥儿倒也倔强,常常是瘪瘪小嘴,眼看要哭,但看到爹爹坚定又信任的眼神,便又自己吭哧吭哧地爬起来,继续尝试。
偶尔,顾廷烨也会将小小的女儿架在自己宽阔的肩头上,带着她在园子里“巡视”
。
团哥儿坐在爹爹肩上,视野骤然开阔,兴奋得手舞足蹈,咿咿呀呀地指挥着方向,仿佛自己是个小小的女王。
顾廷烨便依着她胡乱指的方向慢悠悠地走,脸上是纵容而宠溺的笑。
下人们远远见了,无不掩口偷笑,又由衷地为侯爷感到高兴。
除了走路,顾廷烨还热衷于教女儿说话。
“团哥儿,叫爹爹。”
“呀……”
“是爹——爹——”
“噗……”
回应他的往往是一串口水泡泡。
他也不气馁,抱着女儿对着明兰,继续教:“叫娘——亲——”
明兰看着这对父女,常常忍俊不禁。
她身体渐好,已能处理些简单家务,此刻正看着账本,闻言抬头笑道:“她才多大,你且耐心些。”
顾廷烨却理直气壮:“听闻有些孩子开口早,我们团哥儿这般聪明,定然学得快。”
他又孜孜不倦地重复,“爹——爹——”
团哥儿睁着大眼睛看他,忽然小嘴一张,出一个模糊的音节:“嗲……嗲……”
虽然含糊不清,但确确实实是类似“爹爹”
的音!
顾廷烨猛地愣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巨大的狂喜瞬间淹没了他!
他激动地看向明兰:“你听到了吗?她叫了!
她叫我爹爹了!”
明兰也听到了,笑着点头:“是,听着像是呢。”
顾廷烨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抱着女儿狠狠亲了好几口,那扎人的胡茬又惹得团哥儿不满地挥舞小手。
他却毫不在意,只觉得心中被一种滚烫的、饱胀的情绪填得满满的,那种成就感,胜过他打过的任何一场胜仗,处理过的任何一件棘手朝务。
他抱着女儿,走到明兰身边坐下,将她们母女二人一同揽入怀中。
团哥儿乖巧地靠在父亲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