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不是说要保吴国吗?怎么也不反对?”
有人质疑道。
酒馆里的议论声越来越大。
暗处,甚至有大臣开始暗中联络,准备在朝堂上公开反对这一决定。
与此同时,广陵城外的一处客栈二楼厢房,一名身着青衫的男子正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吴王宫。
他手中捏着一封信,信封上写着三个字——“卫峥亲启”
。
这正是杨璘的前谋士卫峥。
自从离开杨璘后,他并未离开广陵,而是隐姓埋名,暗中观察局势。
“吴国称臣……”
卫峥低声自语,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徐墨的手,终于伸到这里来了。”
他知道,这意味着吴国的命运。
“不过,”
卫峥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这也意味着,新的机会来了。”
他将信放入怀中,转身离开客栈。
晚上,杨溥再次召杨璆入宫。
吴王宫内,杨溥依旧坐在书房中,他知道消息是谁放出去的。
“璆儿,”
杨溥看向儿子,“你要记住,身为君主,有时退让,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杨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中却依旧觉得,只要姐姐在乾王身边,吴国就不会有危险。
杨溥看着儿子单纯的模样,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悲凉。
他缓缓开口,“璆儿,你知道吗?自古弱君压不住强臣。
孤……就是最好的例子。”
杨璆怔了怔,还没来得及回话,杨溥已经站起身,缓缓走到窗前。
初春的风吹进书房,带着一丝凉意。
杨溥的眼神,在这一刻变得异常锐利。
“今日孤提议称臣乾国,周邺当场反驳,周本却一言不。”
杨溥缓缓转过身,“孤是君,他是臣,其子当面顶撞,他竟然没有半句训斥……”
说到这里,杨溥的声音陡然冷了下来。
杨璆闻言,脸色白,他感受到了父王语气中那种令人窒息的寒意。
杨溥走到他面前,伸手按住他的肩膀,眼神中充满了决绝:
“孤不会让你重蹈孤的覆辙。”
“父王……”
杨璆的声音有些颤抖。
“从今日起,”
杨溥一字一顿地说,“你要学会收揽人心,要懂得制衡。
周本父子能征善战,但吴国的兵权,绝不能掌握在他们手中。”
杨溥转身回到案前,提笔在纸上迅写下几行字。
那是几道密令,是打算分别交给几位一直忠于王室的老臣。
“孤会暗中扶持几位将领,让他们在军中形成制衡。”
杨璆听得目瞪口呆。
在他印象中,父王一直是个优柔寡断的人,可此刻却像换了一个人。
“父王,这样……会不会引起周将军的不满?”
“不满?”
杨溥冷笑一声,“他已经不满了。
“孤要做的,是让他明白——就算吴国称臣乾国,这朝堂的掌控权,依旧在孤手里。”
他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璆儿,记住,权力是要靠自己去夺的,不是等来的。”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启禀大王,周将军求见。”
侍从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安。
“让他进来。”
杨溥沉声说道。
门被推开,周本大步走进。
“大王,”
周本躬身行礼,“臣有要事禀报。”
杨溥的目光微不可察地闪烁了一下:“说。”
“军中将士对称臣乾国之事议论纷纷,”
周本缓缓说道,“臣担心军心浮动,特来请示大王,是否需要暂缓此事。”
杨溥静静地看着他,没有立刻回答。
这一刻,书房中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杨溥心中清楚,这是周本在试探自己的决心。
“周将军,”
杨溥缓缓开口,“孤意已决,此事不容更改。”
周本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既然如此,臣遵旨。”
说完,他转身离开了书房。
门关上的瞬间,杨溥的手紧紧攥成了拳头。
他是否忠心,此刻已经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