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
徐墨的声音不高,却在空旷的殿内清晰可闻。
一名身着玄甲的侍卫闻言快步入殿,单膝跪地:“大王。”
“传杨焱、杨淼,即刻入宫!”
“是!”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两道身影便出现在殿内,依旧是那副标志性的红、蓝。
“参见大王!”
二人躬身行礼,声音几乎同步。
徐墨转过身,扫过二人:“免礼。
有件要紧事,需你二人往吴国一趟。”
他言简意赅,将敬翔所报吴国朝堂暗流汹涌,以及可能生的针对吴王杨溥的兵变风险说了一遍。
“杨溥无能,但眼下,他安稳地坐在吴王之位上,对我大乾最为有利。
可有些人按捺不住,想把他掀下去……”
徐墨走到御案前,提起朱笔,在一张空白帛书上飞快写下数行字,加盖上一方小巧的王印。
随后一旁侍从上前将帛书给于二人。
“这是本王的手令,凭此,你二人可调动潜伏在吴国都城的所有‘暗桩’。”
“遵命!”
杨焱、杨淼二人没有多言,躬身一礼便退了出去。
十余日后,吴国都城广陵,周邺与张澜、赵崇等人的“联盟”
在一种微妙而脆弱的平衡下,继续推进着他们的计划。
周邺虽然对那日密会中众人的心思感到厌恶与警惕,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他自认心怀坦荡,是为了吴国社稷,只要最终能达成抗乾的目标,些许龌龊,他可以暂时忍耐。
而他周家在军中的威望,也确实是此次行动不可或缺的力量,只要有他在,定能稳住局面。
他先是调动了昔日组建的数百重甲,又令几名心腹各自统兵,合三千人!
张澜、赵崇等人也果然“履行承诺”
,利用各自的势力,在朝野间散布“吴王懦弱,周家忠勇,当挽天倾”
的舆论。
赵霆更是利用职权,在都城卫戍的巡逻班次上做了手脚,为起事之日打开方便之门。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兵变的方向稳步推进。
山雨欲来风满楼,广陵城的上空,恰好一连几日乌云密布,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
周邺选择在吴王杨溥例行召见重臣的朝会之日动手。
清晨,天色未明,三千甲士借着黎明前的昏暗时刻,悄无声息地集结于王宫数条街道之外的几处隐秘宅院中。
周邺一身戎装,目光坚定,心中默念:“为了吴国!”
辰时初,宫门开启,百官开始入宫。
就在朝会进行约半个时辰后,随着王宫内一处偏殿突然冒起一股浓烟——约定信号!
周邺猛地拔出佩剑,剑锋直指王宫:“清君侧,抗强乾!
随我入宫!”
“清君侧!
抗强乾!”
三千甲士齐声怒吼。
在赵霆安排的内部接应下,宫门守卫几乎未做有效抵抗便被缴械,周邺一马当先,率领精锐部众,直闯举行朝会的大殿。
甲胄碰撞声、脚步声、以及零星的兵刃交击声与惊呼声,打破了王宫朝会的肃穆。
宫女、内侍惊慌走避,百官在殿内听得外面喧嚣,顿时乱作一团。
端坐于王座之上的吴王杨溥,脸色有些白:“…生了何事?!”
就在这时,周邺浑身浴血,手持滴血长剑,一步步踏入大殿。
他目光如炬,扫过殿内惶惶诸公,最终落在王座上的杨溥,朗声道:
“大王!
臣周邺,今日冒死兵谏!
乾王无道,欲亡我吴国社稷!
今我吴国披坚持锐之士何止十万,岂能俯称臣?
“请大王收回成命,整军备武,与乾国决一死战!”
他声音洪亮,一时间竟将殿内的嘈杂声压了下去。
部分官员始终不一言,只是眼中闪烁,似乎早已知情。
杨溥久久不言,只是脸上此时正带着诡异的平静。
就在周邺以为大局已定,准备进一步逼迫杨溥下旨时,一个略带戏谑的声音,突然地从大殿一侧的帷幔后响起:
“呵!
周将军这般持剑闯殿,惊扰王驾,是要谋反吗?”
话音未落,一红一蓝两道身影,自帷幔后缓步走出。
正是早已潜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