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调夏侯惇、夏侯渊防备张飞、臧霸高览。
自身率领诸将坐镇郯城,使曹洪、降将董袭、骁将王双防御厚丘,防止张辽突袭。
至于赶来的诸军,还是被他遣至黄河沿线和针对冀州的防线中。
可以说,整个局势始终紧绷,严阵以待的面对周野。
曹操一边痛骂周野抄袭,一面摆好了架势支撑过这段困难时间。
“灾荒不可能一直持续。”
“等到重城拔起,我便无惧,就可坐观刘玄德对其进行袭扰。”
为了顾全大局,曹操早已派信给刘璋,说服他给刘备粮草。
对曹操来说,刘备可以穷,但绝对不能饿死。
刘备穷了,无论主动或被动,他都要出来搞事,来啃周野。
如果刘备饿死了,那他就难了,拖着两头猪跟一头猛虎斗,那真是要命……
不过,从总体大局来看,周野虽强,但自己等人能够左右牵制,还是较稳的。
益州。
刘璋得知刘备退军,心中生惧,长江、汉中全部转入防御。
又有刘备之使至,催刘璋借粮接济一二。
“唇亡齿寒,昭王强而贫困,当给钱粮,用以备周。”
众人建议刘璋。
刘备活着,司隶就始终不安宁,周野无法从北面大规模用兵进入益州。
益凉交接,双方互相扶持,意义还是很大的。
刘璋面有畏色,道:“如今周氏罢兵修整,若我给粮于昭王,只怕会引起他主意,徒惹干戈啊。”
众人无语:你这也怕?
黄权站了出来,道:“倘若昭王倒下,周氏无凉州之患,益州战火必起!”
“唇亡齿寒之道,不可不察!”
见刘璋犹豫未决,黄权再次高声道:“王厌战,某有一计,可使益州既可一兵不出,又可免于战患!”
刘璋一听这话可来劲了:“快快说来!”
“凉州之兵,凶而好斗,独以粮草为缺,故每当征伐无果,便需长时间休整。”
“我益州钱粮充沛有余,正好以此有余之粮,养凉州缺粮之兵。”
“以粮草为驱使,使昭王伐周不止。”
“如此,既可使周氏无顾我之功,又可用粮草绑架凉州,使昭王仰我王之鼻息。”
刘璋颇为心动。
我送钱拉仇恨,总没有刘备出兵仇恨度高吧?
用粮草绑架刘备,他不出兵就不给他钱粮……实在是妙啊……刘璋都有些心动了。
恰好,又有人送来刘备的兜帽:“昭王退兵时,遭轲比能冲击,险丧命于其手。”
真惨……益州文武都一脸古怪。
好歹也是一个大哥啊,混的这么惨,还拿出来卖。
“同为盟友,望大王怜惜。”
使者道。
刘璋动容,道:“五十万石粮,已在路上,为玄德兄解燃眉之急。”
次日,又有新的消息传来:凉州军阀饿不住,奉劝刘备干脆攻打益州,最终被刘备劝阻。
这一则消息,可将刘璋吓得哆嗦。
大手一挥,直接将百万石粮全给批了下去。
不久,曹操信亦至,意在劝刘璋和刘备深度联合。
接二连三的推动,让佛系的刘璋也开始切实考虑黄权的提议了。
“去问问法孝直吧。”
他找上了法正。
“公衡此计甚妙,王可用之。”
“只是,扶持凉州同时,亦需提防一二。”
法正点头,完全认同了黄权的计划。
刘璋大喜,道:“得孝直之言,孤无忧也!”
夜里,法正正欲入睡,忽门人来报:“子度来访。”
法正披衣起床,孟达披星戴月而至,解下外袍便责怪道:“孝直糊涂啊!”
“此话怎讲?”
法正面带笑意,为其侦察。
“凉州宽阔易逃,其民彪悍,缺点只在粮草;益州外有天险,内中富裕,却弱在毫无战心。”
“倘若使这两地联合,将再无缺点,岂不固若金汤?”
“孝直你非但不劝阻,反而赞同此事,这不是糊涂么!
?”
孟达看来是又急又憋,倒豆子一般长篇大论。
“子度莫急,先喝杯茶。”
法正含笑摇头,道:“黄权此议,子度认为只是他个人之计么?”
孟达沉吟片刻,摇头:“自然不是。
这种提议,涉及到益州利益。
要拿出好处驱使刘备,就一定要益州本土派点头。
而黄权,正是益州本土派。
“身为本土派系,却不惜出让利益,可见他们已感到了危机,所以才会主动提议。”
“而荆州派系内,许多人也是持一般建议,犹豫的只有他一人而已。”
“在内有各派,在外有曹刘,这时我若逆势而上,那么——”
法正微笑着,说出让孟达冷颤的话:“你我等人,离死期就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