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搭出来的,主要是用来捣鼓点新东西。”
苏浩泽一边解释,一边递给她一条干净的围裙。
厨房里除了他们,就只有一个安静帮忙处理食材的学徒。
灶上小火温着一锅准备明天用的红豆沙,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甜香,瞬间将上午奔波带来的些许焦躁抚平。
苏浩泽系上围裙,洗净手,开始专注调试一款构思中的秋冬热饮——“姜枣桂圆茶”
。
他小心翼翼地平衡着姜汁的辛辣、红枣的甜润与桂圆的醇厚,厨房里只剩下食材烹煮的细微声响。
“新调的方子,来,帮我尝尝味道。”
苏浩泽没有抬头,声音里带着一丝专注。
他盛了一小杯递给徐娇。
徐娇小心地吹了吹,抿了一口,一股温热的暖流瞬间从喉咙滑入胃里,姜的暖、枣的甜、桂圆的醇,风味层次递进。
“好喝!
感觉很滋补,就是姜味好像稍微冲了一点,咽下去之后有点抢味?”
“嗯,和我想的一样,得再调整一下姜汁的比例。”
苏浩泽点点头,这才转过身,用毛巾擦了擦手。
“叫你来这,一是让你试个新品,二是想跟你聊聊公司的下一步计划。”
他靠在料理台边,语气平和却清晰:“我本来是打算把重心移到‘膳时记’上,再开两家苏氏分店分散一下附近城市分店接客的压力。
但眼前有个比较烦恼的事情,咱们的陈皮山楂气泡饮和桂圆红豆牛乳茶太火了,核心原料的供应有点跟不上节奏,新品牌的推广和新店的开业计划,可能都得稍微推迟一下。”
徐娇认真地听着,手里还捧着那杯温热的姜枣茶,这是她第一次在这样一个充满食物气息的环境里,听老板如此清晰地阐述公司的战略与困境。
“推迟,不代表停滞。”
苏浩泽拿起一颗饱满的桂圆,“眼下我们要做的,一是稳住现有所有门店的出品质感和服务。
爆火之下更要注重品质,尤其是店铺越来越多,管理上更需要好好把握,每一环都不能掉链子。
新品的糖烤栗子的火候、红豆沙的绵密口感,都有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
“二是必须为未来的扩张,提前储备和培养核心人才。
而人才,”
他顿了顿,目光看向徐娇,“要的不是多会管理,而是要懂吃、会做、能品,能守住苏氏的味道根基。”
他目光中带着审视与期待:“我和你们店长讨论过,你在苏氏快两年了,从服务员做起,舌头灵,能品出这杯茶里姜是多了还是少了,对食物有敬畏心,也肯钻研。
这是管好一家店、甚至把控好一个品牌味道的基础。
所以,我原本是计划培养你做新店的储备店长,但现在情况有变,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他继续说道:“我打算先成立一个品控小组,直接对我负责,专门巡回管理各家店铺的菜品品控,严格把关所有出品的质量稳定性,同时也会参与一些新品的初步研和后续对分店的新品制作指导。
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参与进来,尝试担任这个品控小组的组长?当然,前期我会亲自带你们,教会你们如何系统地审核与判断,等流程稳定了,就由你们独立负责这一块的监督。
当然,如果你更倾向于门店管理,也没关系。
之后‘膳时记’或者新分店开业时,我一样会优先考虑你。
现在主要是想听听你自己的想法。”
巨大的惊喜和沉甸甸的责任感瞬间包裹住了徐娇,她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点头:“我愿意尝试!
谢谢老板信任!”
“好。”
苏浩泽满意地笑了,“接下来的培训,会从最基础的食材认知、标准品控流程、再到菜单研逻辑开始。
可能会很辛苦,要学的东西很多。”
聊完了公事之后,他像是忽然又想起了什么,用勺子轻轻搅动着锅里重新调整过的姜枣茶,看似随意地问道:“对了,钟琪琳那边情况怎么样了?她确定下来要回来了吗?我记得她熬红豆沙的火候,掌握得那是一绝,当时整个店里没人比得上。
现在不知道手艺有没有退步?”
“她昨天给我消息了,说已经跟那边领导提出离职了。”
徐娇赶忙回答,“具体哪天能正式办完还不确定,但我们约好了这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