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战甲升级
自身基因强化的成功,如同为引擎更换了更强大的核心,让林枫的“硬件”
基础生了质的飞跃。
澎湃的力量、敏锐的感知和加的思维,让他对身体和环境的掌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强大的肉身需要同样强大的“外壳”
来保护,并最大限度地挥其威力。
是时候,将另一个重要成果——对饕餮科技的逆向工程收获,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装备优势了。
目标:在原有“夜鸦”
战甲的基础上,整合从饕餮炮艇残骸中解析出的新材料工艺和能源技术,打造出性能全面升级的“夜鸦2o”
。
林枫步入基地最深处的装备研与制造车间。
这里与生物实验室隔离,空气中弥漫着金属切割、焊接和臭氧的味道。
巨大的3d金属打印机、高精度数控机床、等离子体焊接臂等设备静静矗立,如同沉睡的巨兽。
中央平台上,一代“夜鸦”
战甲的残骸(经过天河战役的损伤)已被彻底拆解,零件分门别类摆放整齐,如同等待重生的骨骸。
强化后的感官让林枫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能量流动有了近乎直觉的洞察力。
他先将目光投向那块从饕餮炮艇上切割下来的、边缘焦黑但主体结构尚存的暗灰色装甲板。
第一步:材料升级——打造“星骸合金”
增强版。
一代战甲使用的“星骸合金”
虽强,但主要优势在于对能量攻击的独特吸收和分散特性,物理强度和韧性仍有提升空间。
而饕餮装甲板展现出的,是一种将高密度、高韧性、能量导通性近乎完美结合的工艺。
林枫启动高能电子扫描隧道显微镜,对碎片进行原子级分析。
“虚空引擎”
辅助运算,迅解析出其晶体结构的奥秘:一种以未知高熵合金为基体,内部嵌入了呈纳米网状分布的、具有导特性的能量通道纤维,并且在冶炼过程中经历了某种高强度磁场下的定向结晶过程,使得晶粒排列极度有序,几乎无缺陷。
“惊人的工艺……”
林枫低声赞叹。
这不仅仅是材料配方的优势,更是加工技术的碾压。
他立刻调整基地冶金模块的参数,利用库存的稀有金属和之前解析“星骸合金”
获得的基础数据,尝试复刻这种结构。
过程极其艰难,对温度场、磁场和压力场的控制要求达到了变态的精度。
经历了数十次失败,熔炼出的金属锭要么晶粒粗大,要么能量纤维分布不均,要么直接脆裂。
最终,在“虚空引擎”
对微观物理过程的精确模拟和调控下,才成功制备出数块巴掌大小、闪烁着幽暗金属光泽、重量极轻却坚逾钢铁的新型复合装甲试片。
经测试,其物理强度比一代“星骸合金”
提升约7o,对动能冲击的抵御能力显着增强,同时保持了优异的能量吸收和导通特性。
林枫将其命名为“幽影合金”
。
第二步:能源核心升级——迈向“伪永动机”
门槛。
一代战甲的能源核心(pcs-hec)虽能提供强大爆力,但持续作战能力是短板。
而从饕餮能量核心残骸中解析出的技术,指向了一种更高效、更稳定的暗物质辅助聚变反应堆(微型化版本)的约束原理。
饕餮技术并非直接利用暗物质能量(那需要更高层级的技术),而是利用一种特殊的场效应,让暗物质作为“催化剂”
和“稳定剂”
,显着提升轻核聚变的效率和安全性,并大幅缩小反应堆体积。
林枫没有条件完全复制这种技术(缺乏关键的密态暗物质源和场生成器),但他汲取了其核心思路:多层磁约束场叠加共振稳定技术。
他重新设计了战甲的反应堆结构,增加了场生器的数量和精度,优化了等离子体流道,使得能量输出更加平稳,峰值功率提升25,而持续运行时间预计可延长3oo!
虽然距离“永动”
相差甚远,但续航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新的能源核心被命名为“磐石之心”
。
第三步:系统整合与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