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基地落成
内部硬盘阵列的异常访问警报,如同一盆冰水,瞬间浇熄了“天帝计划”
命名带来的激昂情绪。
林枫站在地下实验室中央,环顾四周闪烁的指示灯和整齐的设备,刚刚涌起的“家园”
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窥视、被侵入的冰冷寒意。
宏大的蓝图必须建立在绝对安全的地基上。
内部的隐患,远比外部的威胁更致命。
他立刻放下了所有关于未来展的畅想,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这场无声的内部排查战中。
接下来的几天,基地的建设重点从“功能完善”
彻底转向“安全净化”
。
第一步,物理隔离。
他果断切断了那组疑似被入侵的硬盘阵列与主网络和所有关键设备的物理连接,将其单独封存在一个加厚的金属箱内,贴上高危警示标签。
这只是权宜之计,但至少暂时阻断了潜在的数据泄露渠道。
第二步,深度扫描。
他动用了最新优化的tedp-s算法,将扫描精度和深度调整到前所未有的细微级别,开始对基地内的每一台设备、每一段线缆、甚至每一个主要芯片和电容,进行地毯式、无死角的“体检”
。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他必须全神贯注,捕捉任何一丝不正常的能量残留、信息流痕迹或微小的物理结构异常。
第三步,代码审查。
与此同时,他利用服务器群强大的算力,对基地所有控制系统的底层固件、操作系统内核、以及他自行编写的所有管理脚本,进行逐行代码审计。
寻找任何后门、逻辑炸弹、或者无法解释的冗余代码。
工作量巨大,气氛压抑。
林枫像一名进入生化污染区的排爆专家,谨慎而专注。
他睡在临时搭起的行军床上,饿了就啃压缩干粮,眼中布满血丝,但眼神却锐利如鹰。
排查过程并非一无所获。
他在一套二手采购的、用于环境监控的传感器节点固件中,现了一段极其隐蔽的、功能不明的冗余代码,其编码风格与主流厂商截然不同,更像是一种定制化的监控木马。
他在一台老旧显示器的驱动芯片上,检测到微弱的、非设计功能的信号射特征。
最令人不安的是,他在基地主电源的智能管理模块日志中,现了数次在深夜时分的、无法解释的毫秒级功耗异常波动,时间点恰好与他之前几次深度使用“虚空引擎”
的时间部分重合。
这些现让林枫后背凉。
入侵并非空穴来风,对方的手段非常高明,利用的是硬件供应链的漏洞和极其底层的固件后门,常规安全检测根本无法现。
对方的目似乎主要是监控和窃取数据,暂时没有表现出破坏意图。
这更像是一种……技术侦察。
林枫没有试图立即清除这些现的后门,打草惊蛇是下策。
他采取了更谨慎的做法:记录下所有异常点,然后利用物理开关、硬件防火墙和自定义的加密通信协议,在这些潜在的风险点周围构建了多层“隔离墙”
和“监控眼”
,确保即使后门被激活,也在他的严密监控和限制之下,无法造成实质性损害,甚至可能反向暴露攻击者的信息。
完成这一切后,林枫才稍稍松了口气。
内部的威胁暂时被压制和监控起来,但根源未除,隐患依然存在。
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必须尽快掌握核心科技、实现技术自主的决心。
依赖外部采购的硬件和软件,始终存在被渗透的风险。
第四步,最终整合。
在确保内部安全达到现阶段可控水平后,林枫开始了基地建设的最后冲刺。
他亲自铺设了最后一段独立供电线路,将静音柴油电机与大容量蓄电池组并网,实现了能源供应的双冗余备份。
他调试了基于物理断网和高级加密的内网系统,确保核心数据流的绝对封闭。
他完善了通风、净水和应急维生系统,使地下室真正具备了长期封闭运行的能力。
当最后一个接口拧紧,最后一组系统自检通过绿灯亮起时,林枫站在地下室的中央控制台前,缓缓按下了总电源的闭合开关。
嗡——
低沉的、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