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最便宜的面包和矿泉水,维持着最低限度的能量摄入。
大部分时间,他都窝在房间里,一边忍受着身体恢复期的酸痛和精力不济,一边高效地完成那些枯燥的编程任务。
同时,他利用间隙时间,用【扫描】功能反复练习,将范围精确控制在房间内,感知物体的轮廓、材质,努力提升控制的精细度和降低消耗。
这既是对能力的锻炼,也是一种恢复精神力的冥想。
三天后,他通过完成五个零散任务,累计获得了八百多元的收入。
钱不多,但这是靠自身能力挣来的第一笔钱,意义非凡。
他立刻用这笔钱,在网上购买了一张不记名的预付费手机卡,并租用了一个小型的境外虚拟私人服务器(vps)。
他利用这台vps作为跳板,通过层层转接和加密,极其谨慎地注册了几个不同身份信息的证券账户和电子支付账户。
整个过程他做得非常小心,如同在雷区行走,尽可能抹去自己的直接痕迹。
一切准备就绪,本金也积累到了两千元左右。
对于动辄成千上万的股市来说,这点钱微不足道,但作为启动火种,足够了。
在预估的“事件”
生前三天,林枫通过分散的账户,以市价陆续买入“生源科技”
的股票。
股价在低位徘徊,交易量清淡,他的小额买入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然后,就是耐心的等待。
这段时间,他继续接零活,同时更加专注地锻炼身体,练习对“虚空引擎”
基础功能的掌控。
他像一只潜伏在阴影中的蜘蛛,安静地编织着自己的网,等待猎物上钩。
第四天下午,当他正在练习控制【扫描】范围时,手机弹出了一条财经快讯推送:“生源科技宣布在基因编辑疗法上取得重大突破,股价开盘即封涨停!”
林枫心中波澜不惊,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他没有急于行动,继续等待。
接下来的两个交易日,“生源科技”
毫无悬念地连续涨停。
股价从他买入时的低位,轻松翻了一倍多。
他的两千元本金,变成了近五千元。
在第三个涨停板打开的瞬间,市场情绪达到高潮,巨量资金涌入,股价剧烈震荡。
林枫没有任何犹豫,通过预设的指令,将所有股票全部抛出。
扣除手续费后,他成功将资金滚到了四千五百元。
他没有停歇,再次利用信息库,搜寻下一个短期内有确定性利好的小盘股目标。
同样是分散账户,小额买入,静待利好兑现后迅卖出。
如此循环操作了两次。
每一次,他都选择那些有实实在在利好消息(如订单落地、技术突破),但市值不大、关注度不高的公司,严格遵循“快进快出、绝不恋战”
的原则。
他的资金量小,操作灵活,如同滑溜的泥鳅,在资本的浑水中悄无声息地攫取着利润。
两周后,林枫清空了所有证券账户。
他最初投入的两千元本金,经过四次精准的短线操作,已经变成了六万八千元。
这个金额,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笔不错的启动资金,但在庞大的金融市场里,连一朵小水花都算不上。
他的所有操作都分散在不同账户,单笔交易额最高不过三万,完美避开了监管的预警线。
坐在电脑前,看着电子支付账户里显示的数字,林枫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第一阶段最基础、也最现实的一步,总算迈出去了。
这第一桶金,不是靠运气中彩票得来的横财,而是凭借信息优势、谨慎规划和一点点技术能力,一步步积累起来的。
它不够震撼,但足够扎实,更重要的是,安全。
有了这笔钱,他可以支付房租,购买更好的食物和营养品来加身体恢复,可以租用更稳定的服务器,购买一些基础的电子元件和工具,甚至可以开始考虑寻找一个更隐蔽的落脚点。
然而,就在他准备断开网络,彻底清理掉所有操作痕迹时,【信息库】功能在极低功耗运行模式下,自动捕捉到了一条来自本地网络论坛的、并不起眼的加密信息流片段。
信息经过多次转,内容残缺不全,但几个关键词却让林枫的目光瞬间凝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