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且时间必须超过三百天。
而州学都在什么地方?
显然,是州城!
而州城里住的都是些什么人?
城郭户!
说到这里,赵煦就停了下来,只是微笑的看着韩维。
韩维咽了咽口水,低下头去,显然他听懂了赵煦的意思。
当一个人进入城市,开始生活。
除非他天天宅在州学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不然,他就不可避免的,一定会接触到城市的方方面面。
而且越穷的学生,接触的事情和人就越多,经历也就越丰富。
因为,他们为了生存,为了继续读书,只能半工半读。
这是开封府吏员公开制度,推行了三年后,赵煦所认识到的事情——事实上,一个很反直觉的事情是:真正的寒门学子,其实才是最通实务,最懂做事的。
这三年来,开封府所录取的吏员前后累计达到了三千有余。
根据反馈,七成以上的公考吏员,都是合格的。
无论是僧录司、街道司、司录司还是商税院、都曲院,乃至于在京诸司坊……
这些士人,被录取后都很快就适应了相关工作。
无论是打算盘,还是收商税,不管是街道管理,还是邸店收租。
这些吏员只要培训两三个月,再跟着实习个把月,就能成为开封府的一颗螺丝钉。
去年,府界胥吏弊案爆发。
赵煦在对府界诸县的佐吏,进行大清洗后,就从开封府有司里,抽调了数百名精干吏员,以权某县典史、权某镇公事等职衔,进行填补。
被抽调过去的吏员,很少出现不称职的。
其中比较出色的,甚至屡屡得到了开封府的嘉奖。
因为这些在开封府历练出来的精干吏员的空降,对于当地的胥吏生态是降维打击。
根据探事司的奏报,今年科举前,吏员们陆陆续续的回京赴考。
府界各县的百姓,都有人在祷告——某官人,莫要中试云云。
为什么?
他们害怕,这些贤吏走后,过去害他们的恶吏重新回归。
故此,韩维的劝谏,其实是虚空画靶,也是在道德绑架。
当然了,赵煦很清楚,韩维和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也是需要安抚的。
毕竟,大宋朝本就是个缝合起来的怪物。
赵煦的改革,又让这个怪物,变得更加畸形与臃肿。
也使其变得更加脆弱与危险。
一个不小心,这缝合起来的怪物,就可能碎一地。
故此,该拉拢拉拢,该统战统战。
在这一点上,赵煦看得很开。
现代的带英,都进入新世纪了,还有个号称植物园的上议院呢!
亚洲的泰国国王,甚至还能光明正大的开后宫,弄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