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那儿陪母后回去。”
“昨夜母后守了儿一夜,今天儿侍奉母后一天。”
向太后顿时笑起来,眼中满是欣慰。
她虽然也很想和赵煦多相处。
但,想了想,她还是摇头:“六哥还是当以读书为重。”
君王的成年标准,除了年齿外,一个最直观的衡量标准,就是读书。
传统的儒家教育,加上祖宗的宝训读完。
基本上,就可以读史了。
这里的史书,可不止是历代以来编修的官史。
还有国朝的故事。
自太祖以来,列祖列宗,所做的决策。
为什么要做这些决策?
原因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东西。
因为史书,记的是祖宗的事情!
只要读懂了史书,也就等于可以借助祖宗的威灵,来行驶天子的权柄。
汉武故事、唐太宗典故……
太祖如何?太宗如何?
这些明文记载的东西,就是纲纪,也是法度。
而天子,口含天宪。
从天子嘴里吐出来的祖宗故事,就是天条。
经过了这次的事情后,向太后无比希望,自己的这个孩子,尽快长大!
长大到足够可以行使权柄。
这样,就再也不需要担心,发生类似的事情了。
她也可以在后宫中颐养天年。
想必,姑后也会很欣慰。
……
送走向太后。
赵煦在冯景带来的女官们服侍下,洗漱完毕。
石得一就已经来到了赵煦帘外。
赵煦没有直接让他进来,而是让冯景奉来今天的早膳。
简简单单的一碗豆腐脑,配上两块小奶酪,两个鸡蛋就是一餐。
赵煦坐在御案前,慢条斯理的吃着。
冯景则已经识趣的带着其他人退下去,只留着隔着帷幕待命的石得一,静静的看着赵煦吃饭。
等赵煦吃的很仔细,所有食物都会被吃干净。
这是他从庆宁宫醒来后,坚持给自己立的人设之一——不浪费粮食。
这在封建时代,是一张不显眼,但很加分的牌。
等他吃完,自己拿起手绢,擦了擦嘴巴,就对着石得一道:“都知进来说话吧。”
石得一恭恭敬敬的走入帘中,对赵煦拜了三拜,然后才道:“大家,都堂方才下了劄子,奉圣旨,以大理寺卿王孝先渎职,罚铜三十斤,出知澶州……”
“嗯!”赵煦点点头,心中一喜。
大理寺的位置总算空出来了。
